束修的拼音、解释、组词

束修的简介:

shù xiū
亦作“束脩”。1.十条干肉。旧时常用作馈赠的一般性礼物。2.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3.指学生致送教师的酬金。4.借指薪俸。5.束带修饰。指初入学或初为宦之时。6.约束修养。7.也谓敛容肃敬。8.束载干肉。引申为携带干粮。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人以肉脯十条扎成一束,作为拜见老师最起码的礼物。今用以称老师的酬金。语出《论语.述而》。【例】他义务帮家境清寒的孩子补习,完全不收束修。

1. 古人以肉脯十条扎成一束,作为拜见老师最起码的礼物。语出《论语.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今用以称老师的酬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当下开了拜匣,称出束修银伍钱,做个封筒,封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至于束修多寡,并不计较。」也作「束修」。

2. 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修,不触罗网。」《晋书.卷九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修整带造于别榻。」也作「束修」。

《束修》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传统,主要用来指代古代学生初次拜见老师时所携带的一点礼物,用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在古代,这种礼物通常是若干条干肉(即“束”),加上一笔钱款(即“修”)。它不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一种礼仪和尊重的体现。

详细解释:

  • :这里指的是捆绑在一起的一段绳子或细长物。
  • :在古代汉语中,“修”可以理解为干肉或者薄片状的食物,常用于礼物。有时也指钱财。

因此,《束修》通常是指学生初次拜见老师时所携带的礼物,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敬意。这个词语还常常被用来比喻初学者向老师或长辈请教知识、技艺的情景。

造句:

  1. 李明是个非常有礼貌的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准备了一束修给新来的导师。
  2. 小张为了学习新的武术技巧,特意带上了一些束修为礼,去拜访当地的武术高手。
  3. 在古代私塾中,学生向老师学文习字时通常会携带束修以表敬意。
  4. 当下,虽然物质上的束修不再常见,但是人们仍常用“束修”来形容初学者对知识或技能的尊敬和诚意。
  5. 王老师是一名非常受人尊重的导师,在她的职业生涯里收到过许多次象征着师生间深厚情谊的束修。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在不同的情境下,《束修》这一词语被用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教育文化中的礼仪传统。

分词解释

shù

1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2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3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4 控制,限制:~身。无拘无~。5 事情的结末:收~。结~。6 姓。

xiū

1 装饰,使完美:~饰。~辞。装~。2 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3 剪或削:~剪。4 兴建,建造:~建。~筑。5 编纂,撰写:~书。~史。~纂。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7 长(cháng ),高:~长。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