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时辰台的简介:

shí chén tái/tāi
1.古代置于衙门和驿站前用来报时的设备。

  • AI解释

关于“时辰台”这个词语,通常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作为一个固定词组出现。不过,在一些古典文学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时辰台”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个具有特定功能或者象征意义的地方或建筑。如果是指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的“时辰台”,那么它往往指的是一个用来显示或记录时间的平台或建筑物,类似于现代的钟楼或报时亭。

具体来说,在古代,时辰是按照十二地支来划分一天的时间段,每个时辰对应两个小时。因此,“时辰台”可能是指专门用于报时、记录或展示这些时间节点的地方或建筑。

但是,这个解释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并不常见,因此“时辰台”的概念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

基于上述分析,提供五个句子作为示例,其中假设“时辰台”是在一个特定故事背景下的设定:

  1. 古城的中央,有一座高大的时辰台,在每个时辰敲响,为居民们报时。
  2. 小说中描述的神秘人物经常在时辰台上等待,据说那里能听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3. 他们决定在新建的府邸后院建造一座精美的时辰台,以显示主人对时间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4. 突然间,一阵微风吹过,时辰台上悬挂的铜铃开始轻轻作响,标志着午时已到。
  5. 即使现代钟表已经普及,人们依旧会在某些特殊场合使用传统的时辰台来报时,以此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请注意,以上句子是基于假设情境构建的,并非实际语言中的常用表述。如果“时辰台”是一个特定文化或故事中的一部分,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解释和例句。

分词解释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chén

1 地支的第五位,属龙。2 用于记时:~时(上午七点至九点)。3 时日:~光。时~。诞~。4 日、月、星的总称:北~(北极星)。星~。5 古同“晨”,清早。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