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的拼音、解释、组词
南吕的简介:
nán/nā lǚ
1.古代乐律调名。十二律之一,属阴律。 2.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1.古代乐律调名。十二律之一,属阴律。 2.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十二律之一,为六阴律的第二律。《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
2. 阴历八月的别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称八月为「南吕」。《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南吕之月,蛰虫入穴。」
《南吕》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中的一个宫调,是元杂剧常用的曲牌之一。在戏曲演唱中,“南吕”指的是特定的一种声腔形式或曲牌名。其特点是旋律流畅、婉转悠扬,适合表达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详细解释
- 名称来源:“南吕”之名,可能源自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吕”,而“南”则代表方位或流派。
- 使用范围:在元杂剧和一些明清戏曲中,“南吕”多被用作曲牌或声腔的名称。它经常与特定的角色行当、情感表达相联系,如用于表现女性角色细腻的情感表达。
- 音乐特点:“南吕”的旋律往往较为婉转曲折,适合用来表达抒情性的内容。
造句
- 在这场元杂剧表演中,《南吕》的曲调如潺潺流水般流淌,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 演员用《南吕》的声腔演绎了王昭君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让观众为之动容。
- 为了更好地把握角色情感,《南吕》这种曲调成为了剧中主角抒发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 通过《南吕》旋律的低回婉转,演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温婉贤淑的人物形象。
- 在这次戏曲演出中,《南吕》不仅作为主要伴奏曲牌出现,还被用作角色情感转折的重要支撑。
请注意,由于“南吕”主要是指音乐术语,在日常书面语和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这个词来造句。上述句子是基于其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进行的创造式表达。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