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灰的拼音、解释、组词

候灰的简介:

hòu huī
1.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以占节气变化,谓之"候灰"。又名葭灰。

  • AI解释

《候灰》,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通常指的是用来标记时间或时节的一种传统方法。在中国古代,人们会使用特定的材料作为候灰,并通过观察这些候灰的变化来预测节气、气候等自然现象。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候灰》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礼记·月令》中有相关记载。古人认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物候特征,如草木的生长状况、虫鸟的出没时间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判断时节的重要依据。

  2. 制作方法:古代制作候灰的方法是将特定材质(如石膏)加热至熔点后迅速冷却,形成质地较为坚硬的小颗粒。这些颗粒在使用时可以放在容器中,通过观察它们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变化来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或节气信息。

  3. 用途与意义:《候灰》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气候变化观察方法,它更是古代人们生活方式和自然观的一种体现。通过这种方法,古人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指导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

造句

  1. 古人通过观察候灰的变化来确定时令,以便于耕种。
  2. 据说在古代,候灰是预测天气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3.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古代文献中的候灰记载,了解先民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4. 今天的气象技术虽然发达,但历史上的候灰仍不失为一种值得尊敬的传统智慧。
  5. 在文化展示活动中,我们有机会亲眼见到候灰的制作过程以及它在古代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是对《候灰》概念及其使用方法的一个概述,并提供了几个造句以帮助理解。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hòu

1 等待:等~。~车室。~选人。守~。~补。~场。~审。~诊。2 看望,问好:伺~。问~。3 时节:时~。气~。~鸟。~虫。4 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火~儿。症~。5 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用:~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

huī

1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经烧制后形成的产品:纸~。~烬。洋~。~飞烟灭。2 尘土:~尘。3 特指“石灰”:~墙。~膏。4 黑白之间的颜色:~色。~质(脑和脊髓的灰色部分)。~沉沉。5 志气消沉:心~意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