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迹的拼音、解释、组词

化迹的简介:

huà/huā jì
1.变化之迹;教化之迹。 2.神灵之迹。

  • AI解释

《化迹》这个词组主要出现在道教或佛教中,它是指一种修炼状态或修行方法。在道教和佛教经典中,“化迹”通常用来描述高僧、仙人或是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的一种能够改变形迹、变化身形的状态,或者是通过道法或佛法使自身的形象暂时显现又消失的能力。

“化”意味着变化或转化,“迹”则指的是踪迹、行迹。综合来看,“化迹”的意思是:在修炼到一定程度后,达到了一种可以随意变化自身行迹的状态,即能够改变自己的形体和身影。

以下是五个使用《化迹》的造句:

  1. 据说,那些得道成仙的人可以做到化迹,他们的身影可以在瞬间消失又现。
  2.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在示现化迹时曾多次以各种形象出现,来度化众生。
  3. 在道教传说里,许多修炼者通过修行达到了化迹的境界,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显现或消失。
  4. 这种神通变化的能力,在很多古代小说和传说中被描述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法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掌握。
  5. 修炼到化迹之境是一种非常深奥的精神状态,象征着对自身形与心的彻底掌控。

分词解释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

1 脚印:踪~。足~。血~。笔~。2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3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实~。4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且至臣家”。5 据实迹考知:“~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