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产到户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包产到户制的简介:
bāo chǎn dào hù zhì
1. 把农业产量包到每个农户的一种制度。
1. 把农业产量包到每个农户的一种制度。
- AI解释
《包产到户制》,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一种农业经营制度,是指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发包给农民家庭进行耕种,并由农户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这一政策打破了人民公社时期大锅饭的体制,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详细解释
- 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农业方面,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进行了土地经营权的改革。
- 主要内容:
- 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
- 农户对承包的土地具有自主决定如何耕种的权利,包括种植哪些作物、使用何种技术等。
- 承包者根据自身情况承担生产费用,并享有农产品收益。
- 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造句
- 包产到户制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 在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制被推广至全国各地农村,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 小明家在实行包产到户制后,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粮食产量翻了好几倍。
- 老张是村里的老农民,见证了从大集体时代到如今的包产到户制的巨大变化。
- 新政策支持下,许多农村开始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其中就包括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包产到户制度。
分词解释
包
bāo
1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装。~饺子。2 包好了的东西:邮~。背(bèi )~。3 装东西的袋:书~。皮~。4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括。~举(总括)。~容。~涵。~罗万象。无所不~。5 总揽,负全责:~销。~揽。6 保证:~赔。~在我身上。7 约定的,专用的:~饭。~工。8 围:~围。~剿。9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子。糖~儿。10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脓~。11 姓。
产
chǎn
1 人或动物生子:~子。~卵。~妇。助~士。2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工业生~。~值。3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的东西:土~。特~。4 生出,出现:~生。出~。~地。5 财物:财~。遗~。~权。
到
dào
1 从别处来:~达。~站。~来。~场。~任。~职。~案。签~。恰~好处。2 往:~群众中去。3 周全,全顾得着:周~。面面俱~。4 成功:得~。办~。5 姓。
户
hù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