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的组词
治常见的组词有:治谱,治礼,治术,治康,治押,治一经损一经,治书奴,治生,治病救人,治体,治成,治印,治忽,治下,治学,治丝而棼,治养,治整,治气,治不忘乱,治兵,治乱,治务,治度,治具,治理,治标不治本,治兵振旅,治变,治装
词语 | 解释 |
---|---|
治谱 | 治谱 zhì pǔ1.《南齐书.良政传.傅琰》:"琰父子并着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后因以"治谱"为称颂父子兄弟居官有治绩之典。 |
治礼 | 治礼 zhì lǐ1.讲习礼仪。 2.司礼。 |
治术 | 治术 zhì shù/shú/zhú1.指驭臣治民之权术。亦泛指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 2.指医术。 |
治康 | 治康 zhì kāng1.谓国家太平安宁。 |
治押 | 治押 zhì yā1.压制。 |
治一经损一经 | 治一经损一经 zhì yī jīng sǔn yī jīng1.比喻顾此失彼。 |
治书奴 | 治书奴 zhì shū nú1.裁纸刀的别称。 |
治生 | 治生 zhì shēng1.经营家业;谋生计。 2.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始于明代。 |
治病救人 | 治病救人 zhì bìng jiù rén治好病把人挽救过来。比喻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 |
治体 | 治体 zhì tǐ/tī/bèn1.治国的纲领﹑要旨。 2.政治法度。 3.指规范的文体。 |
治成 | 治成 zhì chéng1.指综计工作成绩之簿册。 |
治印 | 治印 zhì yìn1.篆刻,刻印章。 |
治忽 | 治忽 zhì hū1.亦作"治曶"。 2.治理与忽怠。《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孔传:"言欲以六律和声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三国魏阮籍《乐论》引《书.益稷》作"治曶"。宋叶适《谢除堤举上清太平宫表》:"宓以鉴观治忽﹐审择后先﹐大化所覃﹐右文为盛。"一说"忽"读为"滑"﹐义为"乱"。"治忽"即"治乱"。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在治忽"。 |
治下 | 治下 zhì xià1.治理人民。 2.所管辖的范围之内。 |
治学 | 治学 zhì xué1.研究学问。 |
治丝而棼 | 治丝而棼 zhì sī ér fén指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 |
治养 | 治养 zhì yǎng1.治理和教养。 2.颐养。 |
治整 | 治整 zhì zhěng1.严整。 |
治气 | 治气 zhì qì1.涵养精气。 2.修养气质。 3.谓掌握军队士气。 4.犹呕气,生气。 |
治不忘乱 | 治不忘乱 zhì bù wàng luàn治:安定。国家太平安定的时候不能忘记防止可能出现的动乱。 |
治兵 | 治兵 zhì bīng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 2.出兵作战。 |
治乱 | 治乱 zhì luàn1.安定与动乱。 2.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 |
治务 | 治务 zhì wù1.政务。 |
治度 | 治度 zhì dù/duó1.调理。 2.安排,调遣。 |
治具 | 治具 zhì jù1.治国的措施。语本《庄子.天道》:"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 2.备办酒食;设宴。 3.准备。 |
治理 | 治理 zhì lǐ①控制管理:治理国家|治理企业。②整治;整修:治理黄河。 |
治标不治本 | 治标不治本 zhì biāo bù zhì běn治:治理;标:树梢,指事物枝节、表面。仅就显露在外面的毛病加以应急的处理,而不是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形容处理问题不彻底。 |
治兵振旅 | 治兵振旅 zhì bīng zhèn lǚ兵:军队;旅:军旅。训练军队,振奋士气。 |
治变 | 治变 zhì biàn1.谓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
治装 | 治装 zhì zhuāng1.整理行装;准备行装。 2.装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