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的组词
牌常见的组词有:牌印,牌面,牌尾,牌楼,牌九,牌匣,牌额,牌头,牌纛,牌榜,牌金,牌号,牌刀,牌手,牌面馆,牌座,牌寳,牌甲,牌长,牌期,牌尾馆,牌使,牌位,牌子曲,牌价,牌坊,牌示,牌照,牌记,牌牓
词语 | 解释 |
---|---|
牌印 | 牌印 pái yìn1.令牌和印信。 |
牌面 | 牌面 pái miàn1.古代官吏﹑使节的一种身分凭证﹐其状扁薄如牌。 2.太平天国对战士及城市中全劳动力的称呼。一般指年龄在十五﹑六岁至五﹑六十岁之间的男子。 3.招牌﹐声望。 |
牌尾 | 牌尾 pái wěi/yǐ1.太平天国对军中或城中老弱残疾者的称呼。一般指年龄不足十五﹑六岁或超过五﹑六十岁的男子。 2.见"牌尾馆"。 |
牌楼 | 牌楼 pái lóu1.一种装饰性建筑物。有二根或四根并列直柱﹐上有檐额。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处。 2.指为庆贺而用竹木等搭建的类似牌楼的临时建筑物。 |
牌九 | 牌九 pái jiǔ1.赌具名。为骨牌的一种。 |
牌匣 | 牌匣 pái xiá1.传递急速文件的匣子。 |
牌额 | 牌额 pái é1.即匾额。 |
牌头 | 牌头 pái tóu/tou1.元代军队基层编制单位"牌"的头领。 2.旧时对差役或军士的敬称。 3.清代保甲制度﹐每十户为一牌﹐设长一人﹐谓之牌头。 4.名望;势力。 |
牌纛 | 牌纛 pái dào1.用作仪仗的金牌和大旗。 |
牌榜 | 牌榜 pái bǎng/bàng1.见"牌牓"。 |
牌金 | 牌金 pái jīn1.金牌。古代官员的一种身分凭证。 |
牌号 | 牌号 pái hào/háo1.商店的招牌和字号。 2.犹标志。 |
牌刀 | 牌刀 pái dāo1.盾牌与斫刀。 |
牌手 | 牌手 pái shǒu1.持盾牌的兵卒。 |
牌面馆 | 牌面馆 pái miàn guǎn1.太平天国安置全劳力男子的机构。 |
牌座 | 牌座 pái zuò1.即牌位。 |
牌寳 | 牌寳 pái bǎo1.牌赌的一种。 |
牌甲 | 牌甲 pái jiǎ1.宋熙宁初﹐王安石改募兵制为保甲﹐置牌以书其户数及姓名。元时兵制设万夫﹑千夫﹑百夫﹐而以牌甲为基层单位。清世祖入关﹐有编制户口牌甲之令。其法﹐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则牌甲又为地方基层组织。见《宋史.兵志六》﹑《元史.兵志一》及《清史稿.食货志一》。 |
牌长 | 牌长 pái cháng/zhǎng1.旧时地方基层组织"牌"的头领。 |
牌期 | 牌期 pái qī/jī1.旧时督抚接见僚属﹑听取意见的日期。 |
牌尾馆 | 牌尾馆 pái wěi/yǐ guǎn1.太平天国安置城中老弱病残男子的机构。 |
牌使 | 牌使 pái shǐ1.传示帝王命令的使臣。 |
牌位 | 牌位 pái wèi为祭祀而设的写着神或死者名字的有底座的木牌:桌上供着祖父的牌位。 |
牌子曲 | 牌子曲 pái zǐ qū/qǔ1.曲艺的一种。串连各种曲牌以演唱一段故事﹐有乐器伴奏。流行在北方的牌子曲多以三弦为主﹐南方的牌子曲则多以扬琴﹑琵琶﹑二胡为主。 |
牌价 | 牌价 pái jià国家以挂牌方式公布的价格。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牌价适用的商品和服务项目较广。有批发牌价、零售牌价、农副产品收购牌价、外汇牌价、饮食服务牌价等。改革开放以后,价格形式多样化,牌价专指国家规定的计划价格,即国家定价,限于少数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以及运输邮电收费项目。 |
牌坊 | 牌坊 pái fāng/fáng又名“牌楼”。一种门架式的建筑物。由立柱、额枋、斗栱等构件和屋顶组成。多用木、石、砖、琉璃等材料建造。旧时主要用于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一般建于祠堂、寺庙、陵墓等前面或街道路口。明清两朝特别盛行。现今在节日活动时,也常搭建临时性的牌楼,挂灯结彩,以示庆祝。 |
牌示 | 牌示 pái shì1.张贴在布告牌上的文告。 |
牌照 | 牌照 pái zhào1.政府发给的经商﹑设摊﹑行车等许可证。 |
牌记 | 牌记 pái jì1.题有文字的板状标志。如匾额﹑牌号等。 |
牌牓 | 牌牓 pái bǎng1.亦作"牌榜"。 2.张贴或书写在板上的说明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