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的拼音、解释、组词
粱的基本解释:
1 粟的优良品种的总称:一枕黄~。
2 〔高~〕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红褐色,可食,亦可酿酒、制淀粉。杆可用来编席、造纸等。亦称“蜀黍”。
3 精美的主食:膏~(泛指美味的饭菜,如“~~子弟”,旧时指达官贵人家的子弟)。~糗(粱制的干粮)。~肉。
粱的笔顺/笔顺名
丶,丶,㇀,㇆,ノ,丶,丶,丶,ノ,一,丨,ノ,㇏
点,点,提,横折钩,撇,点,点,点,撇,横,竖,撇,捺
-
1 丶
点
-
2 丶
点
-
3 ㇀
提
-
4 ㇆
横折钩
-
5 ノ
撇
-
6 丶
点
-
7 丶
点
-
8 丶
点
-
9 ノ
撇
-
10 一
横
-
11 丨
竖
-
12 ノ
撇
-
13 ㇏
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一年生禾本。茎高一公尺余。叶似玉蜀黍,但较狭小,互生,花小而密,九月间开花。果实黄色呈小粒状,可供食用。俗称为「粟」。如:「高粱」。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茎高一公尺余。叶似玉蜀黍,但较狭小,互生花小而密,九月间开花。果实黄色呈小粒状,可供食用。俗称为「粟」。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精美的食物。《左传.哀公十三年》:「粱则无矣,麤则有之。」唐.孔颖达.正义:「食以稻粱为贵,故以粱表精。」唐.杜甫〈醉时歌〉:「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2. 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属,「小米」、「谷子」之古称,参见「小米」、「谷子」条。
详细解释
粱[liáng]
〈名〉
【本义】:植物名。古代指粟的优良品种,子实也称粱,为细粮
【造字法】:形声。从米,梁省声。
1 同本义 ([En.] fine strain of millet)
【引】
1 《说文》:粱,米名也。 按,即粟也,穈也。芑也。今小米之大而不黏者,其细而粘者谓之秫,古舂粟之率,自粝至于侍御皆言粱也。
2 《三苍》:粱,好粟也。
3 《礼记·曲礼》:粱曰芗萁。又,大夫不食粱。 注:“加食也。”
4 《国语·晋语》:夫膏粱之性难正也。 注:“食之精者。”
5 《诗·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例】
又如:粱糗(用稻粱制成的干粮);粱菽(米与豆)
2 高粱 ([En.] Chinese sorghum)
3 精美的饭食 ([En.] fine food,especiallay rice)
【引】
1 《墨子·公输》:含其粱肉。
【例】
又如: 此犹粱肉与糠糟也。
又如:粱米(优良的米);粱饭(精良的米煮成的饭)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米名也。从米,梁省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米名也。从米,梁省聲。呂張切
注解
『从米,梁省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米】为形旁,【梁】为声旁。
【粱】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梁省聲』,即形声字中【梁】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呂張』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粱】字本义为植物名。古代指粟的优良品种,子实也称粱,为细粮。
【粱】字造字法为形声:从米、粱省声。
【粱】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氵 米”。
【粱】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七, 米部, 现代部首为米, 笔画为13画。
【粱】字异体字: 。
《说文解字》注解
(粱)禾米也。各本作米名也。今正。古訓詁多不言某名。如毛傳但言水也、山也、艸也、木也皆是。上文粟與米皆兼禾黍言。粱則專爲禾米。故別言之。淺人不得其解。乃刪禾字矣。生曰苗。秀曰禾。?實幷刈曰禾。其實曰粟。粟中人曰米。米可食曰粱。禮經。簠陳稻粱。簋陳黍稷。聘禮。米百筥。設於中庭。十以爲列。黍粱稻皆二行。稷四行。內則。飯黍、稷、稻、粱、白黍、黃粱。食醫。六食。犬宜粱。喪大記。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粱。凡黍稷稻之米無別名。禾之米則曰粱。自䊪以至於侍御皆粱也。小雅黃鳥。無啄我粟。兼禾黍言之。二章言粱。三章言黍。其目也。粟言連秠。粱黍言米。又其別也。从米。梁省聲。吕張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