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的拼音、解释、组词
竟的基本解释:
1 终了,完毕:继承先烈未~的事业。
2 到底,终于:毕~。有志者事~成。
3 整,从头到尾:~日。~夜。
4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然。~至(竟然至于)。~自(竟然)。
竟的笔顺/笔顺名
丶,一,丶,ノ,一,丨,𠃍,一,一,ノ,乚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
-
1 丶
点
-
2 一
横
-
3 丶
点
-
4 ノ
撇
-
5 一
横
-
6 丨
竖
-
7 𠃍
横折
-
8 一
横
-
9 一
横
-
10 ノ
撇
-
11 乚
竖弯钩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完毕。如:「功业未竟」。
2. 全、整。如:「竟日」、「竟夜」。
3. 到底、终于。如:「有志者事竟成」。
4. 居然。如:「竟然」、「他竟敢做出这种事!」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居然。【例】竟然、竟敢
2. 到底、终于。【例】有志者事竟成。
3. 全、整。【例】竟日、竟夜
4. 完成、终了、完毕。【例】未竟之业、未竟全程
5. 穷究、深究。【例】穷原竟委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乐曲演奏完毕。《说文解字.音部》:「竟,乐曲尽为竟。」
2. 完成、终了、完毕。如:「未竟之业」。《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唐.柳宗元〈田家〉诗三首之三:「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3. 穷究、追究。如:「穷原竟委」。《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唐.颜师古.注:「竟,穷竟其事也。」
4. 全、整。如:「竟日」、「竟夜」。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5. 居然。如:「竟然」、「他竟敢不理我。」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三:「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红楼梦》第六二回:「原来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
6. 到底、终于。如:「有志者事竟成。」唐.李询〈赠织锦人〉诗:「札札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竟何如!」
7. 直接。《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详细解释
竟[jìng]
〈动〉
【本义】:奏乐完毕
【造字法】:会意。从音,从人。
1 同本义 ([En.] (perform on a musical instrument) end;finish)
【引】
1 《说文》:竟,乐曲尽为竟。
2 《周礼》:凡乐成则告备。 汉· 郑玄注:“成,谓所奏一竟。”
2 泛指结束,完毕([En.] finish;complete)
【引】
1 《玉篇》:竟,终也。
2 《广雅》:竟,穷也。
3 《诗·大雅·瞻卬》:谮始竟背。 笺:“犹终也。”
4 《庄子·齐物论》:振于无竟。
5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竟酒。
6 唐· 李朝威《柳毅传》:语竟。
7 清· 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例】
又如:竟学(学完,学到底);未竟之业;事竟
3 追究 ([En.] investigate)
【引】
1 《汉书》: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
竟[jìng]
〈名〉
“竟”假借为“境”,边境,国境 (【英】:border)。如:竟界(边缘;边界);竟尉(古代边境武官)
竟[jìng]
〈副〉
1 终于;到底([En.] in the end;eventually)
【引】
1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 竟与 毛遂偕。
2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竟怒不救楚。
3 宋· 柳永《雨霖铃》:竟无语凝噎。
4 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婿竟不调。
2 竟然;倒。含出乎意料之意 ([En.] actually;unexpectedly)
【引】
1 《世说新语·自新》:竟杀蛟而出。
【例】
又如:竟尔(竟自。竟然);竟是(还是,毕竟是);竟不然(何不,倒不如)
3 径,一直,直接 ([En.] throughout;whole)。
【例】
如:竟直(简直;竟然);竟已(终止);竟此(就到这里,到此为止)
竟[jìng]
〈形〉
1 全部;完全;整个 ([En.] whole)
【引】
1 《汉书·王莽传》:恩施下竟同学。 注:“周徧也。”
2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君竟日不出门。
3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竟三夜罢。
4 清· 周容《芋老人传》:竟以宗庙社稷。
5 清· 方苞《狱中杂记》:竟成痼疾。
6 竟行之。
【例】
又如:竟天(满天);竟天价(满天地);竟体(全身);竟夕(整夜,整个晚上);竟世(终生;一辈子)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原文
【廣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敬。窮也,終也。【史記·項羽紀】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高祖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前漢·元帝紀】竟寧元年。【師古註】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霍光傳】縣官重太后,故不竟。【師古註】竟,窮竟其事也。
又【說文】樂曲盡爲竟。
又地名。【史記·白起傳】遂東至竟陵。【註】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
又姓。出【何氏姓苑】。
又【集韻】舉影切,音景。與境同,界也。【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界首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彙補】按竟界之竟,宜从上聲。徐師曾禮註:字彙附於去聲,非。
又【韻補】叶居亮切【郭璞·不死圖讚】有人爰處,員丘之上。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注解
【竟】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居慶』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说文解字》中的“文六”意为同部字数量统计。
【竟】字本义为奏乐完毕。
【竟】字造字法为会意。
【竟】字字形结构为上中下, 可拆字为“音 儿”。
【竟】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三, 音部, 现代部首为立, 笔画为11画。
【竟】字异体字:境 傹 。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樂曲盡爲竟。从音从人。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樂曲盡爲竟。从音从人。居慶切文六
注解
【竟】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居慶』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说文解字》中的“文六”意为同部字数量统计。
【竟】字本义为奏乐完毕。
【竟】字造字法为会意。
【竟】字字形结构为上中下, 可拆字为“音 儿”。
【竟】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三, 音部, 现代部首为立, 笔画为11画。
【竟】字异体字:境 傹 。
《说文解字》注解
(竟)樂曲盡爲竟。曲之所止也。引伸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毛傳曰。疆、竟也。俗别製境字。非。从音儿。此猶章從音十會意。儿在人下。猶十爲數終也。故竟不入儿部。居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