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的拼音、解释、组词
靡的基本解释:
1 浪费,奢侈:~荡。~费。侈~。
2 分散:~散(消灭)。
3 古同“糜”,糜烂。
靡的笔顺/笔顺名
丶,一,ノ,一,丨,ノ,丶,一,丨,ノ,㇏,丨,一,一,一,丨,一,一,一
点,横,撇,横,竖,撇,点,横,竖,撇,捺,竖,横,横,横,竖,横,横,横
-
1 丶
点
-
2 一
横
-
3 ノ
撇
-
4 一
横
-
5 丨
竖
-
6 ノ
撇
-
7 丶
点
-
8 一
横
-
9 丨
竖
-
10 ノ
撇
-
11 ㇏
捺
-
12 丨
竖
-
13 一
横
-
14 一
横
-
15 一
横
-
16 丨
竖
-
17 一
横
-
18 一
横
-
19 一
横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倒下。如:「望风披靡」、「所向披靡」。
2. 没有。如:「靡不称庆」。
3. 奢侈。如:「奢靡」、「浮靡」、「靡丽」。
4. 衰弱不振的。如:「委靡」、「靡靡之音」。
5. 浪费。通「糜」。如:「靡费」。
6. 腐败。通「糜」。如:「生活靡烂」。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浪费。通「糜」。
2. 毁伤、碎烂。通「糜」。
3. 烂。通「糜」。
4. 顺势倒下。【例】所向披靡
5. 没有。【例】靡不称庆
6. 奢侈。【例】奢靡、浮靡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顺势倒下。如:「所向披靡」。《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文选.潘岳.闲居赋》:「训若风行,应如草靡。」
2. 没有。明.归有光〈先妣事略〉:「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3. 奢侈。如:「奢靡」、「浮靡」。
4. 细致。《楚辞.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矊些。」
5. 华丽美好。宋.苏轼〈论养士〉:「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
6. 无、不。《诗经.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是以鄙夫深文而不知还,儒者高谈而靡适用。」
7. 奢侈、浪费。通「糜」。如:「靡费」、「侈靡」。《墨子.节葬下》:「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记也。」《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8. 碎烂、破碎。通「糜」。《淮南子.说山》:「比干以忠靡其体,被诛者必非忠也。」
9. 腐败。通「糜」。如:「生活靡烂」、「风气靡烂」。《战国策.楚策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
详细解释
靡[mí]
〈名〉
通“湄”。水边,河岸 (【英】:bank of waters)
【引】
1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明月珠子,玓瓅江靡。
靡[mí]
〈动〉
1 浪费 ([En.] waste)
【引】
1 《战国策·秦策》:而百姓靡于外。
2 《礼记·少仪》:国家靡敝。 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3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不随俗靡。
4 汉· 贾谊《论积贮疏》:靡之者。
【例】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2 消失 ([En.] die out)
【引】
1 《西游记》: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
【例】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3 通“糜”。烂 ([En.] rot;fester)
【引】
1 《庄子·胠箧》:子胥靡。
4 通“摩”。切磋,研究 ([En.] compare notes;research)
【引】
1 《荀子·性恶》: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
5 摩擦,接触 ([En.] rub;scrape)
【引】
1 《庄子·马蹄》:喜则交颈相靡。
6 另见 mǐ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唐韻】文彼切【廣韻】文被切【集韻】母被切【韻會】母彼切,音骳。【說文】披靡也。【廣韻】偃也。【左傳·莊十年】望其旗靡。【史記·項羽紀】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註】正義曰:靡,言精體低垂。
又【玉篇】侈靡,奢侈也。【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註】靡,謂侈靡也。【禮·檀弓】若是其靡也。【戰國策】專淫逸侈靡。
又【揚子·方言】私小也。秦晉曰靡。【註】靡,細好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靡曼美色於後。【註】張揖曰:靡,細也。
又【爾雅·釋言】靡,無也。【書·咸有一德】命靡常。【詩·邶風】靡日不思。【揚雄·解嘲】胥靡爲宰。【註】張晏曰:靡,無也。言相師以無爲作宰者也。
又【玉篇】罪累也。【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傳】封,大也。靡,累也。【疏】奢侈淫靡,是罪累也。
又【書·畢命】商俗靡靡。【疏】韓宣子稱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靡靡者,相隨順之意。【史記·淮隂侯傳】燕從風而靡。
又【儒林傳】靡然鄕風。
又【史記·殷本紀】說爲胥靡。【註】靡,隨也。古者相隨坐,輕之名。
又【詩·王風】行邁靡靡。【傳】靡靡,猶遲遲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敞望靡徙。【註】靡徙,失正也。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登降施靡。【註】施靡,猶連延。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玓瓅江靡。【註】靡,崖也。
又胥靡,周地。見【左傳·定六年】。
又【禮·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註】靡草,薺葶藶之屬。
又【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麋。分也。【易·中孚】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註】靡,散也。分散而共之。【集韻】通作縻。
又【揚子·方言】靡,滅也。【孟子】靡爛其民而戰之。【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靡。
又【越語】靡王躬身。【註】靡,損也。【戰國策】寡人屈於內,而四國靡於外。【荀子·君道篇】無靡費之用。
又與通。【揚雄·反離騷】精瓊靡與秋菊。按離騷本作。
又【集韻】眉波切,音摩。散也。
又【左傳·成二年】師至於靡筓之下。【註】山名。【釋文】靡,如字,又音摩。
又【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荀子·性惡篇】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註】磨,切也。【史記·淮南王衡山王傳贊】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也。
又【集韻】莫加切,音麻。收麻,縣名,在益州,外靡藥草所出。【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收麻縣。【註】李奇曰:靡音麻,卽升麻,殺毒藥所出也。
又【集韻】【韻會】縻詖切,音媚。【集韻】偃也,曳也,散也。【前漢·郊祀歌】衆嫭綽奇麗,顔如荼兆逐靡。
又【揚雄·甘泉賦】今朝廷純仁,遵道顯義。幷包書林,聖風雲靡。【註】師古曰:靡,武義反。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注解
『从非,麻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非】为形旁,【麻】为声旁。
【靡】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麻聲』,即形声字中【麻】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文彼』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靡】字本义为无;没有。
【靡】字造字法为形声:从非、麻声。
【靡】字字形结构为半包围, 可拆字为“麻 非”。
【靡】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一, 非部, 现代部首为非, 笔画为19画。
【靡】字异体字:劘 。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披靡也。从非麻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披靡也。从非麻聲。文彼切
注解
『从非,麻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非】为形旁,【麻】为声旁。
【靡】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麻聲』,即形声字中【麻】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文彼』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靡】字本义为无;没有。
【靡】字造字法为形声:从非、麻声。
【靡】字字形结构为半包围, 可拆字为“麻 非”。
【靡】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一, 非部, 现代部首为非, 笔画为19画。
【靡】字异体字:劘 。
《说文解字》注解
(靡)柀靡也。柀各本作披。今正。柀靡、㬪韵字。旇下曰。旌旗柀靡也。項羽傳。漢軍皆柀靡。顔師古、張守節皆普彼反。葢其字本作柀。从木。析也。寫者譌从手。柀靡、分散下垂之皃。易中孚九二曰。吾與爾靡之。孟、王皆曰。散也。凡物分散則微細。引申之謂精細可喜曰靡麗。爾下曰麗爾猶靡麗也是也。又與亡字、無字皆雙聲。故謂無曰靡。从非。麻聲。文彼切。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