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的拼音、解释、组词
亢的基本解释:
1 高,高傲:高~。不~不卑。
2 极度,非常:~旱。~奋。
3 抗,匹敌:~礼。~衡。
4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5 姓。
亢的笔顺/笔顺名
丶,一,ノ,⺄
点,横,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
1 丶
点
-
2 一
横
-
3 ノ
撇
-
4 ⺄
横折弯钩/横斜钩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高。如:「高亢」。
2. 傲。如:「不卑不亢」。
3. 极、过甚。如:「亢旱」、「亢进」。
4. 脖子、咽喉。如:「扼其亢」、「绝亢而死」。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人的脖子、咽喉。
2. 高的。【例】高亢
3. 高傲、强硬。【例】亢直、不卑不亢
4. 过甚。【例】亢旱、亢奋、亢进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高。如:「高亢」。《庄子.人间世》:「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唐.成玄英.疏:「亢,高也。」
2. 高傲。如:「不卑不亢」。
3. 强硬。《管子.轻重戊》:「天子幼弱,诸侯亢强。」
4. 过甚、极。《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唐.孔颖达.正义:「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
5. 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为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二宿。
6. 星官名。亢宿之首,由四颗星组成,在西方属室女座。《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亢四星,天子之内朝也,总摄天下奏事,听讼理狱录功者也。一曰疏庙,主疾疫。星明大,辅纳忠,天下宁。」
7. 姓。如唐代有亢潮。
8. 脖子、咽喉。《说文解字.亢部》:「亢,人颈也。」《汉书.卷三二.张耳陈余传》:「乃仰绝亢而死。」唐.颜师古.注:「亢者,总谓颈耳。」
详细解释
亢[kàng]
〈形〉
【本义】:人颈的前部,喉咙 ②高
【造字法】:象形。小篆字形,从大(人)省,象人的颈脉形 ①( gāng)
1 高 ([En.] high)
【引】
1 《庄子·人间世》: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
【例】
又如:亢爽(天高气爽;性格直爽);亢山(高山);亢言(高谈阔论);亢昂(高昂;激扬)
2 刚强 ([En.] firm)
【引】
1 《三国志·杜恕传》:恕在朝八年,其议论亢直,皆此类也。
【例】
又如:亢烈(刚毅);亢亮(刚直诚信);亢悍(刚烈强悍);亢藏(刚直孤僻)
3 自高,无所屈 ([En.] supercilious)
【引】
1 《新唐书·文艺传上》:信明蹇亢,以门望自负。
【例】
又如:亢世(傲世);亢意(言恣意妄为);亢龙(本指骄横无德之君。借指热衷功名,铡愎躁进之人)
4 干旱 ([En.] arid)。
【例】
如:亢阳(指旱灾);亢厉(旱灾);亢叹(旱灾)
亢[kàng]
〈名〉
1 星名,亢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第二宿 ([En.] name of a constellation)
【引】
1 《宋史·天文志三》:亢宿四星。
2 姓
亢[kàng]
〈副〉
极,达到最高的境界 (【英】:very)
【引】
1 元· 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例】
又如:亢宠(居于极尊贵之位);亢阳(阳气极盛;阳光过多,久不下雨,故天旱称亢阳);亢龙有悔(处于极尊贵之位,当戒慎其败悔);亢炎(非常炎热)
亢[kàng]
〈动〉
1 抵御。通“抗” ([En.] resist;withstand)
【引】
1 《左传·宣公十三年》:我则为政,而亢大国之讨。
2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例】
又如:亢衡(对立相敌。也作抗衡);亢礼(彼此以平等的礼仪相待。也作“抗礼”);亢答(应对。指礼仪酬答)
2 蔽,庇护 ([En.] shelter;shield)
【引】
1 《左传·昭公元年》:吉不能亢身,焉能抗宗?
【例】
又如:亢宗(庇护宗族。后引申为光大门第)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音岡。【說文】人頸也。【史記·婁敬傳】搤其亢。
又【爾雅·釋鳥】亢,鳥嚨。【註】亢卽咽,俗作吭。
又【玉篇】苦浪切。星名。【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註】列宿數起角亢,故曰壽。【史記·天官書】亢爲疏廟。【春秋·元命包】亢四星爲廟庭,聽政之所,其占明大,則輔臣忠,天下寧。
又過也,愆也。【易·乾卦】亢龍有悔。【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
又旱曰亢陽。
又極也。【左傳·宣三年】可以亢寵。
又强也,蔽也。【左傳·昭元年】鄭太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又無所屈曰亢。【唐書·崔信明傳】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
又督亢,龍亢,俱地名。
又姓。明亢思謙,臨汾人,由翰林官至布政。
又敵也。【揚雄·趙充國贊】營平守節,屢奏封章。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又同庚。亢倉子。【莊子】作庚桑子。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注解
【亢】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古郎』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亢】字本义为人颈的前部,喉咙 ②高。
【亢】字造字法为象形。
【亢】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亠 几”。
【亢】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 亢部, 现代部首为亠, 笔画为4画。
【亢】字异体字:肮 頏 。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人頸也。从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从亢。頏:亢或从頁[𩑋]。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人頸也。从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从亢。頏,亢或从頁。古郎切
注解
【亢】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古郎』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亢】字本义为人颈的前部,喉咙 ②高。
【亢】字造字法为象形。
【亢】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亠 几”。
【亢】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 亢部, 现代部首为亠, 笔画为4画。
【亢】字异体字:肮 頏 。
《说文解字》注解
(亢)人頸也。史、漢張耳列傳:乃仰絕亢而死。韋昭曰:亢,咽也。蘇林云:肮,頸大脈也。俗所謂胡脈。敬傳:搤其亢。張晏曰:亢,喉嚨也。按釋鳥曰:亢,鳥嚨。此以人頸之偁爲鳥頸之偁也。亢之引申爲高也,舉也,當也。从大省。上人。象頸脈形。下冂。蘇説與此合。古郞切。十部。按亦胡郞切,亦下浪切。俗作肮,作吭。凡亢之屬皆从亢。
(頏)亢或从頁。此字見於經者,邶風曰:燕燕于飛,頡之頏之。毛傳曰: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解者不得其説。玉裁謂:當作飛而下曰頡,飛而上曰頏。轉寫互譌久矣。頡與頁同音,頁古文䭫飛而下如䭫首然,故曰頡之。古本當作頁之。頏卽亢字。亢之引申爲高也,故曰頏之。古本當作亢之。於音尋義,斷無飛而下曰頏者。若楊雄甘泉賦:柴虒參差,魚頡而鳥胻。李善曰:頡胻,猶頡頏也。歸古曰:頡胻,上下也。皆以毛詩頡頏爲訓。魚潛淵,鳥戾天,亦可證頡下頏上矣。俗本漢書胻譌从目,作䀪,集韵入諸唐韵,謂卽燕燕之頏字。俗字之不可問有如此者。楊雄解嘲:鄒衍以頡亢而取世資。漢書作亢,文作頏,正亢、頏同字之證。頁部曰:頡者,直項也。亢者,人頸。然則頡亢正謂直項。淮南修務訓:王公大人有嚴志頡頏之行者,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此正用直項之訓。解嘲之頡亢,亦正謂鄒衍强項傲物而世猶歸資之也。亢用字之本義。東方朔畫贊云: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頏以傲世。亦取直項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