亍的拼音、解释、组词
亍的基本解释:
1 〔彳~〕见“彳”。
亍的笔顺/笔顺名
一,一,亅
横,横,竖钩
-
1 一
横
-
2 一
横
-
3 亅
竖钩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彳亍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在行进中停止步伐。《说文解字.彳部》:「亍,步止也。」《文选.左思.魏都赋》:「矞云翔龙,泽马亍阜。」
2. 小步行进。《字汇.二部》:「亍,小步也。」
3. 右脚的步伐。明.张自烈《正字通.行部》:「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
详细解释
亍[chù]
〈名〉
(指事。从反彳( chì)。见“彳”字) 右步为亍 (【英】:step with the right foot)
【引】
1 《说文》:亍,步止也。
2 左思《魏都赋》:泽马亍阜。
3 颜延之《赭白马赋》:秀骐齐亍。
4 《字汇》:亍,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则为行。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集韻】丑玉切,音梀。小步也。左步爲彳,右步爲亍,合之則爲行字。
又稍停也。【左思·魏都賦】矞雲翔龍,澤馬亍阜。【顏延之·赭白馬賦】纖驪接趾,秀騏齊亍。
又【廣韻】中句切,音駐。義同。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注解
【亍】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讀若畜』,即与【畜】字同音。反切注音:『丑玉』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说文解字》中的“文三十七”意为同部字数量统计,“重七”为相对小篆而言的异体字数量,包括“古文、篆文、籀文、或体、俗体、奇字、秦刻石、通人之书、秘书之字”等九类。
【亍】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一(二) 丁(乙)”。
【亍】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二, 彳部, 现代部首为二, 笔画为3画。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步止也。从反彳。讀若畜。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步止也。从反彳。讀若畜。丑玉切文三十七 重七
注解
【亍】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讀若畜』,即与【畜】字同音。反切注音:『丑玉』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说文解字》中的“文三十七”意为同部字数量统计,“重七”为相对小篆而言的异体字数量,包括“古文、篆文、籀文、或体、俗体、奇字、秦刻石、通人之书、秘书之字”等九类。
【亍】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一(二) 丁(乙)”。
【亍】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二, 彳部, 现代部首为二, 笔画为3画。
《说文解字》注解
(亍)步止也。魏都賦曰。澤馬亍阜。赭白馬賦曰。秀騏齊亍。从反彳讀若畜。丑玉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