觿的拼音、解释、组词
觿的基本解释:
1 古代一种解结的锥子。用骨、玉等制成。也用作佩饰:“芄兰之支,童子佩~。”
2 喻争斗。相~相阅。
觿的笔顺/笔顺名
ノ,乛,丿,㇆,一,一,丨,丨,∟,丨,ノ,丨,丶,一,一,一,丨,一,丨,㇆,ノ,丶,丨,𠃍,一
撇,横撇/横钩,竖撇,横折钩,横,横,竖,竖,竖折/竖弯,竖,撇,竖,点,横,横,横,竖,横,竖,横折钩,撇,点,竖,横折,横
-
1 ノ
撇
-
2 乛
横撇/横钩
-
3 丿
竖撇
-
4 ㇆
横折钩
-
5 一
横
-
6 一
横
-
7 丨
竖
-
8 丨
竖
-
9 ∟
竖折/竖弯
-
10 丨
竖
-
11 ノ
撇
-
12 丨
竖
-
13 丶
点
-
14 一
横
-
15 一
横
-
16 一
横
-
17 丨
竖
-
18 一
横
-
19 丨
竖
-
20 ㇆
横折钩
-
21 ノ
撇
-
22 丶
点
-
23 丨
竖
-
24 𠃍
横折
-
25 一
横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用兽骨制成的锥子。可解开绳结,亦可作为佩饰。【例】配觿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用兽骨制成的锥子。可解开绳结,亦可作为佩饰。《玉篇.角部》:「觿,形如锥,以象骨为之,以解结也。」如:「解觿」。
详细解释
觿[xī]
〈名〉
1 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用象骨做成。也用作佩饰 ([En.] a horn bodkin for untying knots)
【引】
1 《寄崔二十六立之》:愿君恒御之,行止杂燧觿。
【例】
又如:觿年(佩带由象骨制成解绳结饰物的年龄。指童年)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佩角,銳耑可以解結。从角巂聲。《詩》曰:“童子佩觿。”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佩角,銳耑可以解結。从角巂聲。《詩》曰:“童子佩觿。”戶圭切
注解
『从角,巂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角】为形旁,【巂】为声旁。
【觿】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巂聲』,即形声字中【巂】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戶圭』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觿】字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角 冏(巂)”。
【觿】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四, 角部, 现代部首为角, 笔画为25画。
【觿】字异体字:蠵 鑴 觽 觹 。
《说文解字》注解
(觿)佩角銳耑。可㠯解結。衞風傳曰。觿所以解結。成人之佩也。内則注曰。小觿、解小結也。觿皃如錐。以象骨爲之。周禮眡祲十煇。三曰鑴。鄭云。鑴讀如童子佩鑴之鑴。謂日旁氣刺日者。按此注當云讀爲童子佩觿之觿。轉寫誤也。周禮假鑴爲觿。从角。巂聲。戸圭切。十六部。詩曰。童子佩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