屮的拼音、解释、组词
屮的基本解释:
1 草木刚长出来。
屮的笔顺/笔顺名
丨,∟,丨
竖,竖折/竖弯,竖
-
1 丨
竖
-
2 ∟
竖折/竖弯
-
3 丨
竖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初生的草木。《说文解字.屮部》:「屮,草木初生也。」《汉书.卷五十四.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详细解释
名词 初生的草木。《说文解字.屮部》:「屮,草木初生也。」《汉书.卷五十四.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爲艸字。讀若徹。凡屮之屬皆从屮。尹彤說。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爲艸字。讀若徹。凡屮之屬皆从屮。尹彤說。丑列切〖注〗臣鉉等曰: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徹地上也。
注解
(屮)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丨讀若囟,引而上行也。枝謂兩旁莖枝,柱謂丨也。過乎屮則爲,下垂根則爲木。古文或㠯爲艸字。漢人所用尚爾,或之言有也,不爾也。凡云古文以爲某字者,此明六書之叚借。以,用也,本非某字,古文用之爲某字也。如古文以洒爲灑埽字,以疋爲詩大雅字,以丂爲巧字,以臤爲賢字,以爲魯衞之魯,以哥爲歌字,以詖爲颇字,以爲靦字,籒文以爰爲車轅字,皆因古時字少,依聲託事。至於古文以屮爲艸字,以爲足字,以丂爲亐字, 以爲訓字,以㚖爲澤字,此則非屬依聲,或因形近相借,無容後人效尤者也。讀若徹。上言以爲,且言或,則本非艸字。當何讀也,讀若徹,徹,通也,義存乎音,此尹彤説。尹彤見漢人艸木字多用此,俗誤謂此卽艸字,故正之。言叚借必依聲託事,屮艸音類遠隔。古文叚借尚屬偶爾,今則更不當爾也。丑列切。十五部。凡屮之屬皆从屮,尹彤說。三字當在凡屮上,轉寫者倒之。凡言某説者,所謂博采通人也,有説其義者,有説其形者,有説其音者。
《说文解字》注解
臣鉉等曰: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徹地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