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shū 部首 笔画4 字形上下 五行 五笔:MCU

殳的基本解释:

1 古代兵器名。以竹、木制成,一端有棱。

2 秦书八体之一。

3 㦸柄。

4 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

5 姓。

殳的笔顺/笔顺名

ノ,㇅,乛,㇏

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兵器名。古代一种用竹、木做成的兵器,长一丈二尺,有棱无刃。《诗经.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淮南子.齐俗》:「昔武王执戈秉钺以伐纣胜殷,搢笏杖殳以临朝。」

2. 姓。如南朝宋有殳季真。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详细解释

殳[shū]

【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造字法】: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

1 同本义 ([En.] long pole)

【引】

1 《说文》:殳,以杖殊人也。 段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 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殊,断也。”

2 《周礼》: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

3 《周礼·司戈盾》:授旅贲殳。

4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执殳而立于道左。

5 《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例】

又如:殳仗(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2 秦书八体之一 ([En.] Shu style)。

【例】

如:殳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殳虫(秦书八体的殳书和虫书)

3 姓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於兵車,車旅賁以先驅。”从又几聲。凡殳之屬皆从殳。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於兵車,車旅賁以先驅。”从又几聲。凡殳之屬皆从殳。市朱切

注解

『从又,几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又】为形旁,【几】为声旁。

【殳】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几聲』,即形声字中【几】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市朱』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殳】字本义为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殳】字造字法为象形。

【殳】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几 又”。

【殳】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三, 殳部, 现代部首为殳, 笔画为4画。

【殳】字异体字:杸 。

《说文解字》注解

(殳)㠯杖殊人也。杖,各本作杸,依太平御覽正。云杖者,殳用積竹無刃,毛傳殳長丈二而無刃是也。殊,斷也。以杖殊人者,謂以杖隔遠之。釋名:殳,殊也。有所撞挃於車上使殊離也。殳、殊同音,故謂之殳,猶以近窮遠謂之弓也。周禮:周字今補。下文所說皆出於周禮也。殳㠯積竹,以積竹者,用積竹爲之。漢書:昌邑王道買積竹杖。文穎曰:合竹作杖也。竹部曰:籚,積竹矛矝也。木部曰:欑,積杖杖也。柲,欑也。考工記注曰:廬謂矛柄,竹欑柲。凡戈矛柄皆積竹,而殳無金刃,故專積竹杖之名。廬人爲之。八觚,考工記注云:凡矝八觚。此無刃亦八觚也。長丈二尺,建於兵車,考工記曰:廬人爲廬器。殳長尋有四尺。車有六等之數,車軫四尺,戈崇於軫四尺,人崇於戈四尺,殳崇於人四尺,車崇於殳四尺,酋矛崇於四尺。注云:此所謂兵車也。殳、、矛皆插車輢。旅賁㠯先驅。周禮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葢亦執殳矣。詩曰:伯也執殳,爲王前驅。从又几聲。市朱切。古音在四部。凡殳之屬皆从殳。

殳字组词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