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微之
今在岂有相逢日,未死应无暂忘时。
从此三篇收泪后,终身无复更吟诗。
从此三篇收泪后,终身无复更吟诗。
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哭微之》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天是否还能再次相见,
即使我未死,也不会再有短暂的遗忘。
从此之后,三篇悲泣的诗被收起,
我此生再也不会吟咏诗篇。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于离别的思念之情和对于自己创作诗词的终结的感慨。诗中的"微之"指的是白居易的朋友,诗人在此悼念已故的朋友,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短暂和离别的感慨。
赏析:
《哭微之》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词,通过表达诗人对逝去朋友的思念和对创作的告别,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无奈。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于相见的渴望,即使自己还未离世,也没有遗忘的时刻。诗人以"三篇悲泣的诗"来象征自己在离别中流下的泪水,表示此后不再吟咏诗篇。整首诗流露出对于离别和时间的无法逆转的遗憾,以及对于生命短暂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白居易对于友谊和生命的珍视,以及对于创作的坚持与放弃的矛盾心理。它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以及诗人对于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伤。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和创作的深思。
kū wēi zhī
哭微之
jīn zài qǐ yǒu xiāng féng rì, wèi sǐ yīng wú zàn wàng shí.
今在岂有相逢日,未死应无暂忘时。
cóng cǐ sān piān shōu lèi hòu, zhōng shēn wú fù gèng yín shī.
从此三篇收泪后,终身无复更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