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

作者:姜特立宋代

周公洒灰垂典教,为尔朋徒多取闹。
如今大索不相容,省口何如且泥淖。

分类:

作者姜特立简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虾蟆》是姜特立所写的一首诗词,出自宋代。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周公洒灰垂典教,
为尔朋徒多取闹。
如今大索不相容,
省口何如且泥淖。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虾蟆的形象,通过这个形象隐喻了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诗中提到了周公,指的是周公旦,他是周朝时的贤臣和政治家,象征着德行高尚的典范。诗中的虾蟆则代表了一些出类拔萃的学生或朋友。

赏析:
这首诗以虾蟆喻人,通过对虾蟆的描绘和隐喻,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中提到周公洒灰垂典教,暗示周公的教诲和道德规范是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然而,现实中的一些学生或朋友却喜欢捣乱和与道德规范相悖,诗中称他们为朋徒多取闹。这种现象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大索不相容的局面,人们之间缺乏和谐和互相理解。最后两句诗提出了省口和泥淖的问题,传达了一种对于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虾蟆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出了对于道德规范和和谐社会的向往。诗词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há ma
虾蟆

zhōu gōng sǎ huī chuí diǎn jiào, wèi ěr péng tú duō qǔ nào.
周公洒灰垂典教,为尔朋徒多取闹。
rú jīn dà suǒ bù xiāng róng, shěng kǒu hé rú qiě ní nào.
如今大索不相容,省口何如且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