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撰挽诗

作者:魏了翁宋代

早辞天子诏,晚挂大夫车。
文雅三朝旧,风流二祖余。
眼前甲乙石,胸次丙丁书。
自古谁无死,前休得似渠。

《杨修撰挽诗》是宋代文人魏了翁所撰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早年辞别朝廷官职,晚年在大夫车间流连忘返的心境。诗词通过对自身经历和身份的反思,展现了文雅和风流的特点。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杨修撰挽诗》中文译文:
早辞天子诏,
晚挂大夫车。
文雅三朝旧,
风流二祖余。
眼前甲乙石,
胸次丙丁书。
自古谁无死,
前休得似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魏了翁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他早年离开朝廷职务的决定以及晚年对大夫车间的眷恋之情。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份和经历,他展现了自己文雅和风流的特点。

首先,诗中提到了早辞天子诏,意味着作者在年轻时选择了离开朝廷的官职。这表明了他对权势和官场的反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晚年挂着大夫车,表示他在身份和地位上有所转变,沉浸于大夫车间的生活中。

诗中提到了文雅三朝旧,风流二祖余。这里的文雅指的是作者在朝廷任职时所表现出的优雅和修养,三朝旧则表示他在朝廷中任职了三朝的时间。风流二祖余则指的是魏了翁自认为自己在文学和风度上能与前辈诗人相媲美。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眼前的甲乙石和胸次的丙丁书。甲乙石可能指的是作者面前的石头,象征着物质的平凡和朴素。胸次的丙丁书可能指的是作者内心深处的书籍,象征着他的学识和思想。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反思,暗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最后两句“自古谁无死,前休得似渠”,表达了作者对生死和命运的思考。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人能够逃脱死亡的命运,前辈们都已经过世,而他自己也无法避免这个命运。这句话既是对自身的思考,也是对人生和时代的反思。

总的来说,《杨修撰挽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呈现了他早年辞官的选择和晚年对大夫车间的眷恋。诗中展现了作者文雅和风流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死和命运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怀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yáng xiū zhuàn wǎn shī
杨修撰挽诗

zǎo cí tiān zǐ zhào, wǎn guà dài fū chē.
早辞天子诏,晚挂大夫车。
wén yǎ sān cháo jiù, fēng liú èr zǔ yú.
文雅三朝旧,风流二祖余。
yǎn qián jiǎ yǐ shí, xiōng cì bǐng dīng shū.
眼前甲乙石,胸次丙丁书。
zì gǔ shuí wú sǐ, qián xiū de shì qú.
自古谁无死,前休得似渠。


你可能还喜欢魏了翁的诗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 别东叔西叔二兄于遂宁门外 张永平鎋作亭于渠河之右予请名以观而通守江 小重山(次韵刘左史光祖和三月十八日词见贻生日) 讲筵侍立三首 李参政见招游龙鹤山归途有作 大理曾少卿欲见余近作录数篇寄之以诗为谢且 感皇恩(和阎广安□□感皇恩韵)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 次韵李参政秋怀十绝 袁参政挽诗 李微之闻其弟贯之西归以诗迓之刘左史和韵属 水调歌头(送蒋成父公顺) 洞庭春色(元夕行灯轿上赋洞庭春色呈刘左史) 知广安军勾侯挽诗 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庄敬日强斋 次肩吾庆生日韵 朝中措(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牡丹并遣酒代劝) 卜算子(李季允曾为白芙蕖赋卜算子至是久旱得雨借前韵有赋) 南阁行 送安同知赴阙五首 嘉甫弟生日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松径晚步 次韵黄侍郎沧江海棠六绝 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 鹊桥仙(七夕之明日载酒李彭州_家即席赋) 以使事过成都讫事而归虞万州成都尉高表史拉 李德秀致政以其生日前一日约士友至长庆院访 次李肩吾送安恕父回长沙韵 临江仙(与同官饮于海棠花下,烧烛照花即席赋) 送从子令宪西归 李参政折赠黄香梅与八咏俱至用韵以谢 唐昌文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