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寺山
晴山堪著眼,别意不胜秋。
小作三年别,聊为五斗谋。
要须乘下泽,不待到壶头。
预恐登临处,长思马少游。
小作三年别,聊为五斗谋。
要须乘下泽,不待到壶头。
预恐登临处,长思马少游。
作者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登寺山》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其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晴朗的山峰引人注目,但心情却无法抵挡秋天的离别之情。小小的聚会只持续了三年,却为了未来的生计而别离。如若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必须前往更广阔的领域,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狭窄。虽然害怕攀登到高处的地方,但长久以来一直渴望像骏马一样自由地漫游。
这首诗以登山为背景,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天离别的情感以及对于追求更好生活的渴望。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离别的感伤和对未来的期待。晴山堪著眼,展现出壮美的山景,与诗人内心的离别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小作三年别,聊为五斗谋”这句话,诗人表达了他在生活中的辛苦和追求更好境遇的决心。接下来的几句诗则表达了他对于离别的忧虑和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的担忧。最后两句“预恐登临处,长思马少游”,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漫游的向往,以及对于局限和束缚的畏惧。
整首诗词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景和离别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自由和更好生活的渴望,以及面对离别和未知的担忧。这种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以及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普世的诗意和价值。
dēng sì shān
登寺山
qíng shān kān zhe yǎn, bié yì bù shèng qiū.
晴山堪著眼,别意不胜秋。
xiǎo zuò sān nián bié, liáo wèi wǔ dǒu móu.
小作三年别,聊为五斗谋。
yào xū chéng xià zé, bù dài dào hú tóu.
要须乘下泽,不待到壶头。
yù kǒng dēng lín chù, zhǎng sī mǎ shǎo yóu.
预恐登临处,长思马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