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却寄元九

作者:白居易唐代

蒲池村里匆匆别,沣水桥边兀兀回。
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分类: 梅花 边塞 将士

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醉后却寄元九》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蒲池村里匆匆别,
沣水桥边兀兀回。
行到城门残酒醒,
万重离恨一时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醉酒后的离别情景。诗人在蒲池村与友人匆匆告别,在沣水桥旁迟疑地回望。当他走到城门时,醒酒之后,留在心头的离别之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凝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醉后离别时的情感。首句描述了在蒲池村匆匆别离的情景,揭示了离别的仓促和无奈。第二句以"兀兀"形容诗人迟疑地回望,突出了他心中纠结的情绪。第三句以"残酒醒"的形象描绘了醉酒之后清醒的瞬间,城门的出现象征着离别的现实。最后一句以"万重离恨一时来"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别之痛,将离别的情感推至高潮。

整首诗节奏明快,行文简练而有力。通过描写醉后离别的情景,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读者产生共鸣,展现了离别的无奈和伤感。这首诗以简短的文字,抒发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了白居易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情世故的敏锐洞察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zuì hòu què jì yuán jiǔ
醉后却寄元九

pú chí cūn lǐ cōng cōng bié, fēng shuǐ qiáo biān wù wù huí.
蒲池村里匆匆别,沣水桥边兀兀回。
xíng dào chéng mén cán jiǔ xǐng, wàn zhòng lí hèn yī shí lái.
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