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岸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作者李商隐简介

《灞岸》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主要描写了山东地区在当时频繁的遭到侵袭和战乱的景象。
诗词内容是说山东今年被敌人频繁侵袭,许多地方冤魂在哭泣,虏骨遍布战场。诗人倚在灞水桥边,眺望着华表,想起平时的二月,皇帝会进行东巡。
中文译文如下:
山东今年频繁的战乱,
几处冤魂哭泣在虏骨的尘埃中。
我倚在灞水桥旁的华表旁,
平时的二月,皇帝会到东巡。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东地区频繁的战乱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痛苦和破坏的忧虑。诗中的冤魂哭泣和虏骨铺满的战场,充满了悲凉和恐惧。而诗人倚在灞水桥旁的华表旁,又想起了平时皇帝会进行东巡的二月景象,对比之下,更加强调了当下的战乱和破坏。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稳定的向往。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破坏,诗人呼唤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这是李商隐擅长的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bà àn
灞岸
shān dōng jīn suì diǎn xíng pín, jǐ chù yuān hún kū lǔ chén.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bà shuǐ qiáo biān yǐ huá biǎo, píng shí èr yuè yǒu dōng xún.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