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凫行

作者:杜甫唐代

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
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
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
鲁门鶢鶋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

分类:

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白凫行》是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一个黄鹄化为白凫的故事,并描绘了凫鹤在寒冷的冬天中艰难求生的形象。这首诗具有深刻的诗意和隐喻。

诗中,黄鹄高大威严,但却化为白凫,看起来像是老翁。凫鹤原本生活在畦畔,但是穗已经被人们收割一空,冬天波涛汹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凫鹤不得不靠吃素来维持生命,并且每天都要经历饥饿的折磨。

诗中还提到鲁门的鸯鸟,它们听到凫鹤的遭遇后也感到惊慌。显然,诗中的凫鹤不只是一个普通的鸟类,而是象征着上层社会的统治者或权贵。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与自然的冲突。

在诗的结尾,诗人提到鲁门的鸯鸟避风,暗示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为了生存,人们会忍饥、躲避,同样也需要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关切,以及对弱势群体困境的同情。诗中的凫鹤象征着未能适应社会变革的人们,而鸯鸟则象征着那些以权谋利的人。通过描述这个寓言故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对正义的呼喊。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bái fú xíng
白凫行

jūn bú jiàn huáng gǔ gāo yú wǔ chǐ tóng, huà wéi bái fú shì lǎo wēng.
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
gù qí yí suì yǐ dàng jǐn, tiān hán suì mù bō tāo zhōng.
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
lín jiè xīng shān sù bù shí,
鳞介腥膻素不食,
zhōng rì rěn jī xī fù dōng.
终日忍饥西复东。
lǔ mén yuán jū yì cèng dèng, wén dào rú jīn yóu bì fēng.
鲁门鶢鶋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