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里芬计划的拼音、解释、组词

史里芬计划的简介:

shǐ lǐ fēn jì huá/huà
德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制定的战略计划。1905年由德军参谋总长史里芬制定。其中心是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期内先击败西方的法国,再全力进攻东方的俄国,力争在三四个月中结束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基本上采取这一战略方针,但最终都告失败。

  • AI解释

《史里芬计划》(Scheren Pla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制定的一项军事战略方案。它是由当时的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提出并命名的,旨在通过快速行动击败法国,然后调转兵力对抗俄国,以此避免在东西线同时作战的不利情况。

详细解释

  • 目标: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在与敌国开战后的一年内迅速击败法国,控制法国,并将大部分军事力量转移至东线去抵御来自俄国的大规模进攻。
  • 战略路径:通过从比利时等中立国家入侵,绕过法国的防御体系,直接对巴黎构成威胁。这种策略试图利用德国军队速度和机动性的优势,在盟军能够集结足够数量部队以形成有效抵抗之前迅速取得胜利。
  • 时间限制与风险:尽管理论上该计划非常有吸引力并被广泛支持,但其成功依赖于极端精确的时间控制以及广泛的国际政治因素的配合。然而,由于各国动员速度远超预期、俄国出兵比预计早得多等原因,德国未能在1914年秋季之前结束对法国的战争。

五个造句

  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史里芬计划》是导致德军初期取得显著胜利的关键策略。
  2. 尽管《史里芬计划》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征服比利时和法国,但它最终因各国反应迅速而未能实现其初衷。
  3. 《史里芬计划》的核心在于快速击败法军后立即转向应对俄国,但这一战略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许多不可预见的挑战。
  4. 历史学家们对《史里芬计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不仅有战术上的缺陷,还有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
  5. 《史里芬计划》最初的目标是通过从西线转移兵力来避免两线作战的压力,但最终这一策略未能如预期般奏效。

以上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分词解释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4 衣物的内层:被~。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6 姓。

fēn

1 花草的香气:~芳。清~。~香。

1 核算:~时。~量(liàng )。~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湿度~。3 主意,策略:~策。~谋。4 谋划,打算:~划。~议。5 姓。

huá,huà

1 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一道口子。2 用桨拨水使船行动:~水。~船。~艇。3 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