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棋子的简介:

qí zǐ
1.亦作"棊子"。 2.用木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下棋用的小块。通常用颜色分为数目相等的两部分或几部分,下棋的人各使用一部分。 3.状如棋子的食品。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下棋时用来标示位置的器具。【例】他因下错一颗棋子而全盘皆输。

2. 比喻任人利用、摆布的人。【例】在这事件中,他不过是一颗棋子而已,其实主谋者另有其人。

1. 围棋子、象棋子、跳棋子等的总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二人各取棋子一把,捏著拳头。」

2. 一种做成棋子状的面粉食品,形圆而小,如糕点、馒头等。《醒世姻缘传》第三八回:「连春元叫人送了吃用之物,腊肉、响皮肉、羊羔、酒、米、面、炒的棋子、焦饼。」

棋子》作为一个名词,通常指的是下棋时用来进行对弈的小物件。在不同的棋类游戏中,棋子的形式和材质可能有所不同:

  1. 围棋:黑白圆形小石子;
  2. 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等西洋棋类游戏中的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木制或塑料小件;
  3. 飞行棋、骰子棋等策略性或运气游戏中用到的小圆盘或其他形状的小物件。

接下来,提供五个句子来帮助理解“棋子”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1. 在围棋比赛中,双方轮流在棋盘上放置黑白棋子
  2. 他总是沉迷于摆弄着棋子,仿佛能通过它们预见未来。
  3. 棋子虽小,却承载着复杂的战略和变化无穷的策略。
  4. 小明一边思考着下一步该放哪颗棋子,一边不时地舔了舔嘴唇。
  5. 两人一坐下来就开始摆弄棋子,显然即将开始一场激烈的博弈。

这些句子展示了“棋子”在下棋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象征的战略性和策略性思维。

分词解释

1 文娱项目的一类,亦特指“棋子”:象~。围~。~盘。~道。星罗~布。举~不定(喻拿不定主意)。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