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歌风台的简介:
gē fēng tái/tāi
1.汉高祖刘邦歌《大风歌》之处﹐后人因筑台﹐并立碑刻歌辞。台址原在今江苏省沛县东泗水西岸。1955年重建于沛县文化馆内。
1.汉高祖刘邦歌《大风歌》之处﹐后人因筑台﹐并立碑刻歌辞。台址原在今江苏省沛县东泗水西岸。1955年重建于沛县文化馆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地名。位于江苏省沛县。相传汉高帝经过沛县时,曾在此置酒击筑、吟唱大风歌。
《歌风台》,这个名字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汉高祖刘邦相关。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中,“歌风台”通常用来形容某个地点,这个地方被视为纪念刘邦功绩的地方。据传,这是由于刘邦平定天下后,在洛阳建造了一座台,并在这里吟唱诗歌来追忆他的丰功伟业。
“歌风”的含义是通过歌唱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台”则是指用于登高远望、举办活动或进行祭祀的地方。在古代中国,这类建筑常常与帝王将相的历史事件相关联,成为后人缅怀先贤、寄托情感的重要场所。
造句
- 每逢清明节,众多文人雅士都会聚集到歌风台前,朗诵纪念诗篇,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 歌风台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一座文化桥梁,它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 在歌风台上举办的祭祀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大家都被这座古建筑的庄重氛围所感染。
- 这里不仅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圣地。
- 当地政府计划对歌风台进行修复和扩建工作,希望借此契机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并进一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价值。
请注意,“歌风台”在现代文化中主要作为一种象征性存在,在实际地点上可能存在多种说法或解释。以上内容是基于传统故事背景的描述与造句。
分词解释
歌
gē
1 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2 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
风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
台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