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合的简介:

jiǔ hé/gě
1.多次会盟。《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邢昺疏:"言九合者,《史记》云: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谷梁传》云:衣裳之会十有一。"一说谓纠合。朱熹集注:"九,《春秋传》作'纠',督也,古字通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九次会合。《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2. 纠合。《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关于“九合”的具体解释,根据古代典籍来看,“九合”并非一个固定的专有名词或固定搭配。不过,在历史文献中,与之紧密相关的主要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即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历史事件,这里“九合”通常用来形容齐桓公在位期间多次成功地会合诸侯,进而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在其统治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策略,不仅实现了国内的稳定与强盛,还成功地召集了众多国家的君主进行会盟。

  2. 九合”并非精确指9次具体的会盟,而是泛指多次,表示他成功的召集群雄,实现政治联合。这反映了齐桓公在外交和军事上的卓越能力。

  3. 通过“九合”,齐国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最终使得诸侯们在一定程度上听从于他的号召,展现了齐国在春秋时期的重要地位。

造句

  1. 齐桓公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实现了多次会盟,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九合”。
  2. 正是通过九合诸侯的成功实践,齐国逐渐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国家。
  3. 九合”的成功不仅增强了齐国的实力,也为整个春秋时期的国际秩序带来了重要影响。
  4. 尽管关于具体次数有不同的说法,但齐桓公九合的成就无可争议地证明了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
  5. 在“九合”时期,齐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联盟构建起了强大的外交网络,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词解释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