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枋的拼音、解释、组词
榆枋的简介:
yú fāng/bìng
1.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
1.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榆树和枋树。语出《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比喻狭小的天地。明.杨珽《龙膏记》第一一出:「分明是鹏抟暂息榆枋也,有日吹嘘送上天。」
《榆枋》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它原本是指一种常见的树木与动物栖息地的关系。在庄子的著作《逍遥游》中,通过“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译为:“大鹏鸟展翅高飞的样子,就像那小蝉和学鸠一样,它们起飞时只是‘决起而飞’,然后就只能够栖息于榆树或檀树上。”)这句话中提到了“榆枋”。这里,“榆枋”代表了极低的天空或者极其狭隘的空间限制。
在哲学和文学作品中,《榆枋》常用来比喻人的见识有限、所处环境局限性较大,以及追求更大自由或更广视野的可能性存在。它象征着对于小境界的自我满足与大境界之间的差距,常常用于激励人们要志存高远,不要局限于眼前的琐事与限制。
以下是五个使用“榆枋”这一词语的造句:
- 尽管他出身于普通家庭,但是通过不懈努力,他成功地突破了榆枋,成为了一名企业家。
- 在知识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榆枋上徘徊的小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 作为科学家,他的目标是探索宇宙的奥秘,超越自己的“榆枋”,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 对于那些只看到自己眼前小利益的人们来说,如果能突破榆枋的束缚,或许会发现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 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要学会从榆枋的高度跳出来,这样才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分词解释
榆
yú
1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荚。~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暮景。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