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标不治本的拼音、解释、组词

治标不治本的简介:

zhì biāo bù zhì běn
治:治理;标:树梢,指事物枝节、表面。仅就显露在外面的毛病加以应急的处理,而不是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形容处理问题不彻底。

  • AI解释

治标不治本》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采取的措施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或短期内的问题,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词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眼前效果而不重视长远规划的行为和政策。

详细解释:

  • 治标:指的是解决现象上的问题或者立即可以见到效果的问题。
  • 不治本:意味着根本问题依然存在,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造句示例:

  1. 县长在治理污染问题上只注重关停了一些小工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业结构和提升环保意识,这就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
  2. 治疗失眠只用安眠药只能治标不治本,要想根治还得从调整生活习惯入手。
  3. 小王的领导总是用加班来解决问题,虽然短期内提升了业绩,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员工健康受损。这是一种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4. 在教育改革中只增加课外补习班的做法,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改进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
  5. 市政府为了短期内提升城市形象,对一些老旧建筑进行了重新粉刷,但这并不能解决城市规划不合理的问题,是一种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的行为。

这些例子说明了成语的含义,并展示了在不同场景下如何使用它来表达一种观点或批评。

分词解释

zhì

1 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2 整理:~河。~水。3 惩办:~罪。处(chǔ)~。4 医疗:~病。~疗。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6 从事研究:~学。~史。7 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9 姓。

biāo

1 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本。治~不治本。2 记号:商~。路~。~记。~志。~尺。~语。3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明。~题。~价。~榜(原为揭示、表明;后引申为宣扬、吹嘘)。4 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亦指优胜:锦~。夺~。5 对一项工程或一批货物,依照一定的标准,提出价目,然后由竞争厂商选择,决定成交与否:投~。招~。6 准的(dì),榜样:目~。~领(杰出人物)。7 风度,格调:~格。8 中国清末陆军编制的名称,约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团;亦用作计量军队的单位:一~人马。~下(➊总督、巡抚、提督等称归自己管辖的军队;➋下级武官对长官的自称)。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