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帝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洪宪帝制的简介:

hóng xiàn dì zhì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并废除民国纪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正式称帝。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各省纷纷独立,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在内外压力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民国初年大总统袁世凯欲作皇帝,推翻民国,恢复帝制,以洪宪为年号。因受各方反对,民国五年六月,袁氏愤死,帝制取消。

《洪宪帝制》是指清朝末年,袁世凯在1915年至1916年间试图复辟帝制并自立为皇帝的历史事件。由于这一事件发生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且违背了民主共和的潮流,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对和政治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详细解释: - 背景: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 袁世凯复辟计划:1915年,袁世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宣布接受尊号,意图恢复帝制,并以“洪宪”为年号(但并未正式使用),准备在1916年1月1日称帝。 - 反对声音: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众多革命派和立宪派强烈反对袁世凯复辟。同时,北洋内部也出现分化,部分将领如冯玉祥、段祺瑞等对袁氏复辟持反对态度,并准备采取行动以阻止这一计划。

  • 结果与影响
  • 1915年12月25日,《临时约法》被废止。
  • 次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宣布正式复辟帝制,并定于同年4月10日登基。然而,在他称帝之前的一周,即3月29日,袁世凯突然去世。
  • 1916年3月22日至6月6日为“洪宪元年”,但始终未正式使用此称号。

《洪宪帝制》虽然未能成功实施,但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路径,促使更多人认识到共和制度的重要性与不可逆性。

造句示例: 1. "在研究《洪宪帝制》的历史时,我们不应只停留在对袁世凯个人行为的批判上,而更应关注其背后反映的社会政治结构问题。" 2. "尽管历史学家们对于《洪宪帝制》的看法不一,但它始终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案例。" 3. "通过分析《洪宪帝制》,我们更能理解当时中国的复杂局势和民众对民主共和体制的支持与认同。" 4. "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的尝试失败了,《洪宪帝制》成为了他个人政治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污点之一。" 5. "《洪宪帝制》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民国初期政治斗争的本质及其对后续历史进程的影响。"

分词解释

hóng

1 大:~水。~大。~福。~荒。~亮。2 大水:山~。蓄~。分~。3 姓。

xiàn

1 法令:~章。~令。~兵。2 指“宪法”:违~。立~。制~。

1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2 君主:~王。皇~。称~。~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