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年的拼音、解释、组词
卒年的简介:
zú/cù nián
1.终年。 2.殁年,死亡之年。和"生年"相对。
1.终年。 2.殁年,死亡之年。和"生年"相对。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去世之年。相对于生年而言。
1. 去世之年。相对于生年而言。
2. 终年、全年、一整年。《管子.大匡》:「管仲进而举言,上而见之于君,以卒年君举。」
《卒年》,这个词在古汉语中特指一个人死亡的时间或去世之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逝世”、“亡故”的意思。它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名人的生平事迹或是历史记载中的人物寿命。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卒(zú)有结束、终止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死亡”,年指时间单位。
- 使用语境:多见于史书、传记、诗词等古文文献中,用来标记人物的去世之年份。
- 特点:在古代文化背景下,《卒年》不仅是对一个人生命的结束的一种表述方式,也是对其一生重要性的认可和总结。
造句
-
唐代诗人李白《卒年七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用“卒年七十”来概述诗人的寿命。
-
《史记·项羽本纪》载:“汉王即皇帝位,封诸功臣。高祖以楚兵数破于彭城,欲攻取之,遂赦项籍,令归故里,卒年至八十三岁。”——这里用“卒年”记载了项籍去世的年龄。
-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句描述了杨贵妃之死后的悲痛情绪。他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卒年五十岁。”——这里用“卒年”来说明白居易去世时的年龄。
-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终于在五十四岁的卒年因病去世,为蜀汉政权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此句描述了诸葛亮逝世的时间与原因。
-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闻名后世。他于永和九年(353)卒年五十九岁。”——这里简要地介绍了王羲之去世的年龄。
这些句子不仅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卒年”一词,也能为学习古汉语提供参考。
分词解释
卒
zú,cù
1 兵:士~。小~。兵~。2 旧称差役:走~。3 死亡:病~。生~年月。4 完毕,终了:~岁(度过一年)。~业(毕业)。5 终于:~胜敌军。
年
nián
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