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辞的拼音、解释、组词

卜辞的简介:

bǔ cí
1.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事项的文字。【例】从甲骨卜辞的内容来看,商代人的生活已相当复杂了。

1. 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事项的文字。参见「甲骨文」条。

《卜辞》是指古代中国殷商时期通过占卜记录下来的铭文或文字记载,主要见于甲骨文中。这些文字是商王或其他贵族阶层进行占卜时所刻写的内容,通常涉及天气、农业、战争、疾病等各种日常生活和重要的公共事务。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卜辞》主要记录了从公元前14世纪到前11世纪左右,大约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文献。 2. 内容:这些文字包括了占卜的日期、问题的具体描述、对问题的答案以及后续情况等。有时还会记载一些与占卜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3. 特点:《卜辞》的内容十分丰富多样,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为后人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以下是五个包含“卜辞”一词的造句:

  1. 学者们在博物馆中仔细地翻阅着那些泛黄的卜辞,试图从中寻找商代历史的蛛丝马迹。
  2. 这些卜辞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的占卜文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活动情况。
  3. 《甲骨文》中的每一句卜辞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4. 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时,《卜辞》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5. 随着科技的进步,专家们能够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好地解读那些古老的卜辞,使之重新焕发光彩。

分词解释

bǔ,bo

1 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2 预料,估计,猜测:预~。3 选择(处所):~宅。~邻。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