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钧力敌的拼音、解释、组词

势钧力敌的简介:

shì jūn lì dí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势均力敌”。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势均力敌」。见「势均力敌」条。

2. 此处所列为「势均力敌」之典源,提供参考。 #《逸周书.卷八.史记解》1>久空重位者危: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犯难争权疑者死:昔有林氏、上衡氏争权,林氏再战弗胜,上衡氏伪义弗克,俱身死国亡。知能均而不亲,并重事君者危:昔有南氏2>有二臣贵宠,力钧3>势敌,竟进争权,下争朋党4>,君弗禁,南氏以分。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内争朋党,阴事外权,有果氏以亡。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尹文子》逸文。 (2) 有南氏:古国名。 (3) 钧:通「均」,相等。 (4) 朋党:同类的人相互集结成党派,排除异己。〔参考资料〕 《尹文子》逸文(据《太平御览.卷四三二.人事部.智》引)两智不能相救,两贵不能相临,两辩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

3. 此处所列为「势均力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势均力敌」这个词语,一般用来指称双方势力与情势相当。在《逸周书.卷八.史记解》中有段话:「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竟进争权,下争朋党,君弗禁,南氏以分。」其中的「钧」通「均」,和「敌」字一样都是等同的意思。整句话是说:以前在有南氏这个国家,有两个臣子极受君王宠信,双方权势相当,为了胜过对方,两人于是各自结党营私,明争暗斗,最后终于导致国家分裂。后来「势均力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双方力量情势相当,不分上下。「势均力敌」一语,有时亦作「力均势敌」,如《尹文子》逸文:「两智不能相救,两贵不能相临,两辩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便是描述双方力量相当,所以在智、贵、辩三方面都无法分出高下。

《势钧力敌》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双方力量相当,旗鼓相当。具体来说,“势”指的是形势、实力或状态,“钧”在这里是衡量单位,表示平衡和等量,“力敌”则是指用力量对抗的力量相等。“势钧力敌”的意思是两方的实力、条件或者优势都处于一个平等的状态,彼此难以分出高下。

造句

  1. 这场足球比赛双方实力相当,比赛进入最后的点球大战时,两队依然保持势钧力敌。
  2. 在这场辩论中,双方论据充分,见解独到,可以说势钧力敌。
  3. 双方谈判已经进行了数小时,但由于彼此在关键问题上的立场势钧力敌,仍未达成共识。
  4. 两位作家的小说都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势钧力敌。
  5. 在国际象棋比赛中,两人都下得很精彩,最终比赛进入了势钧力敌的状态。

分词解释

shì

1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jūn

1 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千~一发(一根头发挂着三万斤重的东西,喻极其危急)。雷霆万~之势。2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陶~(亦喻造就人材)。3 乐(yuè)调(diào):~弦。4 敬辞,用于对尊长或上级:~安。~鉴。~座。

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2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4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5 姓。

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方。~寇。2 指敌人:~后。~情。~酋。~特。轻~。克~制胜。3 抵挡:寡不~众。4 相当:势均力~。匹~。~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意。“诸侯~王所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