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刻的拼音、解释、组词

半刻的简介:

bàn kè
1.一刻之半。古代以铜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半刻约当今七分十二秒。 2.表示短暂的时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刻时间的一半。比喻极短的时间。《红楼梦》第七回:「略待半刻,见王夫人无话,方欲退出。」《红楼梦》第五六回:「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

半刻》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时间单位,即半个时辰。在中国传统计时体系中,一个完整的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因此,“半刻”就相当于现在的时间单位“30分钟”。

详细解释:

  1. 来源与定义:源于中国古代的时辰制度。“刻”字在这里是指古代用来计量时间的一种工具或方法。
  2. 使用场合:“半刻”常用于描述某个具体时间段,或是形容某一活动持续到一半时长的情况。在古典文学、历史文献以及一些传统习俗中频繁出现。
  3.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半刻”有时被赋予了一种诗意或哲学意味,代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状态。

造句示例:

  1. “他原定与朋友的会面只有一‘半刻’的时间,却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延长了。”
  2. 在古代,皇帝颁布诏书时常常需要考虑时间,有时候他会要求官员等待“半刻”之后再行公布。
  3. 某些传统仪式中,特定的行为或程序可能会持续“半刻”的时间以表示庄重和诚意。
  4.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奇计草船借箭的故事里提到,在晚上八‘半刻’时分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5. 半刻钟”这样的表述在一些现代的口语或书面语中也被使用,如“我们只剩下半刻钟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

分词解释

bàn

1 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2 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3 在中间:~空。~路上。~夜。4 喻很少:一星~点。

1 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3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5 不厚道:~毒。~薄。尖~。苛~。6 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