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臬的拼音、解释、组词
兀臬的简介:
wù niè
1.亦作"兀臲"。 2.动摇貌。
1.亦作"兀臲"。 2.动摇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动摇不安。形容危险。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将至峡,必舍舆,蹑草履,经营蹞步于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也作「杌陧」。
关于“兀臬”这个词语,我经过查询,发现它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可能是输入有误或者是非常专业或者地方性的词汇,在一般汉语词典中查不到明确的定义。如果是指的是“兀袅”,那么可能是一个错误的拼写或是一个不太常用的词语。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能否请您确认一下这个词语的具体来源或上下文?如果没有具体的来源背景,我将尽力根据字面意义或者推测来解释。
如果是“兀袅”(wù niǎo),则可以这样解释:这个词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它可能是一个古文中描述某种状态或者景象的词汇。通常,“兀”有时用来形容人或物的状态,如高耸、直立;而“袅”常用于形容轻盈、飘逸的姿态。结合在一起,可能是来形容某物或某态显得高且飘逸。
由于没有找到确切的解释,这里尝试使用“兀袅”构造一些句子来帮助理解其可能的意义:
- 这座山峰兀袅地耸立在云海之上。
- 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兀袅而孤独。
- 兀袅的柳枝轻轻摇曳,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
- 那棵孤傲的老树兀袅地挺立于荒野之中。
- 她穿着一袭长裙,步态轻盈,犹如兀袅之物。
请注意,上述句子是基于“兀袅”可能的意义构建的,如果它是一个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或者有其他确切含义,请您提供更多信息以获得更准确的理解和解释。
分词解释
兀
wù
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2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