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条约的拼音、解释、组词
凡尔登条约的简介:
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在今法国)签订的划分查理曼帝国领土的条约。依条约,形成西法兰克王国、中王国、东法兰克王国三国,成为后来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雏形。
- AI解释
《凡尔登条约》并非历史上的一个正式条约名称,可能是对某些特定事件或概念的误称。在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是“凡尔赛和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签署。该条约对战败的德国提出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包括领土割让、军事限制以及巨额赔款等。
如果按照“凡尔登”所在区域的历史事件来解释,可能指的是涉及法国和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系列战斗之一——凡尔登战役。然而,“凡尔登条约”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正式条约名称。为了提供准确的信息,请确认具体指代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或文件。
但是,基于您提供的背景信息,下面我将为您创造5个与“凡尔赛和约”的造句,并解释与《凡尔登条约》的对应情况:
- 正式文本:德国在签署凡尔赛和约后,必须遵守一系列严厉的条款。
-
解释:这里使用了“凡尔赛和约”作为历史事件的代称,类似于假设中的《凡尔登条约》,但请注意这并非一个实际存在的条约名称。
-
历史书评:阅读《凡尔赛与和平:1919年的世界》让我更加理解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
-
解释:“凡尔赛与和平”这一标题暗示了该作品讨论的是凡尔赛和约及它对一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但请注意这同样不是真实的条约名称。
-
学术研究:《凡尔赛和约》中的领土割让条款对于20世纪的欧洲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
解释:“凡尔赛和约”作为具体历史事件的指代词出现在此句中。
-
外交关系史论: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重新洗牌。
-
解释:这句子中的“凡尔赛和约”也是用来代表该条约名称,但请注意这是真实的命名。
-
文化讨论:“凡尔赛和约”不仅定义了和平,更成为了战争与惩罚的代名词,在文学中广泛使用。
- 解释:这句话再次使用了“凡尔赛和约”来指代历史上实际存在的条约名称,而非《凡尔登条约》。
请注意,“凡尔登条约”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或被广泛认可的历史术语。如果您有其他确切的背景信息或者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fán
1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庸。~夫俗子。2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尘。~心。3 所有的:~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4 总共:全书~二十八卷。5 大概,要略:大~。~例。发~(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4”。ěr
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2 如此:偶~。不过~~。3 那,其(指时间):~时。~后。4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5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dēng
1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2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3 记载:~记。~报。~载。4 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5 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6 进:~崇(进用推崇)。7 方言,穿:~上靴子。tiáo,tiāo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6 量词。yuē,yāo
1 绳子。2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3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4 事先说定:~见。~会。5 邀请:~请。~集。6 节俭:节~。俭~。7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8 大略:~计。~莫。~略。9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