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钵催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击钵催诗的简介:

jī bō cuī shī
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 AI解释

词语解释

击钵催诗(jī bō cuī shī)是一个中国成语,出自宋代诗人林逋所著《湖山小集·卷上》,原意为在宴会上用击打盛水的器皿来督促诗人即兴赋诗。后用来形容文人雅士以诗会友、吟咏唱和的情景。

在这个场景中,“钵”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盛水器具,通常用于洗手或净手;“催诗”则意味着催促或激励他人创作诗歌。“击钵”的动作既可以是实际的物理行为,也可以象征性的表达,如用手指轻敲桌子等,以激发灵感。它常常被用来形容在文人雅集中,诗人之间相互切磋、即兴创作的情景。

造句

  1. 例句:古代文人墨客常相聚于湖畔酒楼,击钵催诗,共赏美景,吟诵佳作。
  2. 例句:每当月圆之夜,他们便聚集在庭院中,用击钵催诗的方式互相激励,抒发情感。
  3. 例句:在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雅集上,大家通过击钵催诗的形式分享了各自最新创作的诗词作品。
  4. 例句:为了庆祝春分的到来,一群热爱文学的朋友相约在公园里举行了一场“击钵催诗”的活动。
  5. 例句:每当有重要节日或纪念日时,他们都会聚在一起,通过击钵催诗的形式来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这些句子既体现了“击钵催诗”这一传统文化活动的精神,又展示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运用。

分词解释

1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打。~鼓。~中(zhòng)。~破。~毙。~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2 攻打:~败。~毁。打~。声东~西。3 碰,接触:撞~。目~。肩摩毂(gǔ)~(亦作“摩肩击毂”)。

cuī

1 使赶快行动:~促。~办。~讨。2 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化。~生。~眠。~奶。~肥。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