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的拼音、解释、组词

祭灶的简介:

jì/zhài zào
旧俗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灶神。

  • AI解释

《祭灶》的含义与解释

“祭灶”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种习俗,主要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进行。这一天被认为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关口,也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善恶的日子。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灶神,祈求他上天言好事,在天庭为家人带来吉祥、平安和幸福。

祭灶的习俗历史悠久,《礼记·月令》中有记载:“腊者,岁终大祭,以报功也。”虽然“腊”最初指的是对各种神灵的祭祀活动,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祭灶”逐渐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人们在这一天通过供奉、烧香、献供品等方式来表达对灶王爷的尊敬,并希望他能向玉帝奏明家中的善行和德行。

造句

  1. 家庭聚会:“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我们全家都会聚在一起祭灶,祈求新一年的好运气。”
  2. 民俗体验:“为了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我带他去参观了北京的祭灶仪式。”
  3. 历史传承:“在老北京的传统里,每到冬至前一天都要进行一次隆重的祭灶活动。”
  4. 节日习俗交流:“中国的春节和墨西哥的亡灵节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神明或逝者的尊敬之情,比如祭灶就是中国一个独特的节日习俗。”
  5. 文化传承的意义:“祭灶不仅是对传统信仰的延续,也是家人之间感情交流的重要时刻。”

这些句子展示了“祭灶”在现实生活中的多样应用场景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

jì,zhài

1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奠。~礼。~灵。~典。~扫。2 供奉鬼神或祖先:~祖。~天。~祀。~灶。3 使用(法宝):~起一件法宝。

zào

1 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锅~。炉~。~突(灶上的烟筒)。2 指“灶君”(中国民间在锅灶附近供的神):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