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院学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掌院学士的简介:
zhǎng yuàn xué shì
1.清代翰林院长官。顺治十五年始设翰林院掌院学士,满汉各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雍正八年,晋为从二品。乾隆元年后,皆以大学士或尚书﹑侍郎特简兼摄。乾隆五十八年规定不再兼礼部侍郎衔。
1.清代翰林院长官。顺治十五年始设翰林院掌院学士,满汉各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雍正八年,晋为从二品。乾隆元年后,皆以大学士或尚书﹑侍郎特简兼摄。乾隆五十八年规定不再兼礼部侍郎衔。
- AI解释
《掌院学士》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通常出现在明清时期的官方文献或史书中。它是翰林院中的重要职位之一,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重要的诏令、奏章等公文,并参与讨论国家大事。
详细解释
- 职级:属于从五品至正七品之间。
- 职责:除了日常的文书工作外,还可能参与一些决策过程,为皇帝提供意见和建议。其地位重要性在于能直接接触到最高权力中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选拔方式:一般通过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后,再经过翰林院的培养,才能被授予此职。
造句
- 明朝嘉靖年间,张居正曾担任掌院学士一职,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 清初康熙帝即位之初,重用了一批年轻的掌院学士来参与国家治理工作。
- 在《明史》中记载着某任掌院学士因为起草了一份重要的军事文书而受到嘉奖。
- 有学者研究发现,某些历史时期里,掌院学士往往能够左右朝廷的决策方向。
- 虽然现代已无此官职,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常被用作描绘古代政治场景的重要元素之一。
分词解释
掌
zhǎng
1 手心,脚心:~心。手~。脚~。鼓~。易如反~。2 用巴掌打:~嘴。3 把握,主持,主管:~管。~权。~勺。~柜。4 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鞋~。马~儿。5 〔~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6 姓。
院
yuàn
1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子。~墙。庭~。2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法~。医~。戏~。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士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