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借法的拼音、解释、组词
租借法的简介:
zū jiè fǎ
指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火和物资上援助盟国的法律。1941年3月实施。此法授权总统向与增强美国国防有重大关系的国家出借或出租武器、弹药及其他物资,战后清帐。到1945年10月1日止,对反法西斯的盟国提供租借援助总额达四百余亿美元。
指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火和物资上援助盟国的法律。1941年3月实施。此法授权总统向与增强美国国防有重大关系的国家出借或出租武器、弹药及其他物资,战后清帐。到1945年10月1日止,对反法西斯的盟国提供租借援助总额达四百余亿美元。
- AI解释
《租借法》这个词通常指代的是美国在二战期间通过的一项重要法案,全称是“Lend-Lease Act”。这项法案正式名称为:“国防物资供款、销售及租赁法案”(Defense Supplies Contribution, Sale and Lease Act),它是为了协助盟国对抗纳粹德国和其他轴心国而制定的法律。这项法案使得美国在战争期间向盟国提供武器、弹药、装备等军事援助,但不必立即要求偿还,从而避免直接参战。
解释: 1. 租借:意味着将物品或资金暂时提供给其他国家使用,而无需立即交换同等价值的回报。 2. 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持美国在二战期间的重要盟友,以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及其同盟国。 3. 影响:这项法案极大地增强了美国对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支持力,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物资补给。
造句
- 美国通过《租借法》迅速向英国和其他盟国提供军事装备和弹药,这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 在《租借法》的帮助下,盟国获得了大量的军事物资,这对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至关重要。
- 历史学家常常提及《租借法》,以强调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支持作用。
- 由于《租借法》,加拿大等国得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设备来参与对抗纳粹的战斗。
- 即便是在和平时期,《租借法》的概念也适用于现代国际援助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各种挑战。
分词解释
租
zū
1 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房。~用。~借地。2 收取一定的代价,把房屋、土地、器物等借给别人使用:~佃。~价。~让。~赁(a.出租;b.租用)。3 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房~。地~。4 田赋:~税。
借
jiè
1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用。~阅。~账。~据。~条。2 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钱给人。3 假托:~口。~端。~故。~代。~景。~喻。~题发挥。4 依靠:凭~。~势。
法
fǎ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