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土的拼音、解释、组词

纳土的简介:

nà tǔ
1.献纳土地。谓归附。 2.奉献泥土。

  • AI解释

《纳土》这个词组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君主接受其他国家或领土投降后所献的土地。从字面解析,“纳”意味着接纳、接受,而“土”在这里指的是土地或者地盘。“纳土归降”的意思就是臣服者将自己统治的土地交给胜利方,表示投降。

详细解释:

  • :接收、接纳。
  • :这里特指领土或疆域,可以理解为臣服国自愿交出其版图给征服者或盟主。
  • 合起来的意思是臣服的一方主动将土地交给另一方统治,表示接受某种政治或军事上的控制。

造句示例:

  1. 历史上,周朝通过纳土仪式正式宣布了齐国的投降,从此齐国成为了周朝的一个附庸。
  2. 战败后,他只得向敌人屈服,进行纳土归降的仪式,最终失去了对故土的控制权。
  3.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纳土不仅是权力转移的一种象征形式,更是政治臣服的实际表现。
  4. 纳土这种行为在古代多见于战争结束时,以和平的方式完成领土交接,避免进一步冲突和流血事件的发生。
  5. 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两国之间至今仍存在着关于纳土的具体边界划分争议。

分词解释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