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吧的拼音、解释、组词

哑吧的简介:

yǎ/yā bā
1.见"哑巴"。

  • AI解释

词语:哑吧

解释与含义 “哑吧”一词指的是那些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丧失了发声能力,无法通过说话来沟通的人。在汉语中,“哑”意味着失去声音的能力;而“巴”,在这里是用来表示一种状态的词汇组合形式。

详细解释:

  1. 医学角度:通常指因神经系统损伤、喉部疾病等原因导致不能发出声音的情况。
  2. 社会文化视角:除了生理层面,有时还被用来形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因环境或心理原因无法发声的人。
  3. 文学与艺术表达: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哑吧”常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存在,象征着沉默、孤独或是某种限制。

造句

  1. 自从他小时候生病失去说话能力以来,他就成了一个哑巴。
  2. 她从小就是哑巴,在沟通上遇到了许多困难。
  3.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哑巴角色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4. 每次看到那些残疾的人群如哑巴、盲人等,我都深感同情和尊敬他们的坚韧。
  5. 这个剧中的哑巴演员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完美地传达了角色的情感。

这些造句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哑吧”这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及其表达的含义。

分词解释

yǎ,yā

1 不能说话:聋~。~巴。~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2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嘶~。3 无声的:~剧。~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4 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炮。5 笑声(旧读yǎ ㄧㄚˇ):~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bā,ba

象声词:~的一声,笔尖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