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狸猫换太子的简介:
lí māo huàn tài zǐ
1.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的故事。宋真宗无子﹐刘李二妃皆怀孕﹐刘妃为争当皇后﹐与太监密谋﹐在李妃生子时﹐用一只剥皮的狸猫将小孩换下来。《七侠五义》第一回:"刘妃﹑郭槐﹑尤氏趁忙乱中,将狸猫换去太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七篇:"﹝俞樾﹞颇病开篇'狸猫换太子'之不经,乃别撰第一回,'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后指据此改编的剧目。 2.喻以假冒真。
1.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的故事。宋真宗无子﹐刘李二妃皆怀孕﹐刘妃为争当皇后﹐与太监密谋﹐在李妃生子时﹐用一只剥皮的狸猫将小孩换下来。《七侠五义》第一回:"刘妃﹑郭槐﹑尤氏趁忙乱中,将狸猫换去太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七篇:"﹝俞樾﹞颇病开篇'狸猫换太子'之不经,乃别撰第一回,'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后指据此改编的剧目。 2.喻以假冒真。
- AI解释
《狸猫换太子》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后在元杂剧、明清戏曲和现代影视作品中广为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宫廷内部权利斗争及真假太子之间错位的情节。基本剧情如下:
在一个虚构的历史背景下,皇宫内发生了争夺皇权的激烈争斗。皇后王氏因与皇帝感情不合而失宠,甚至被怀疑不能生育,从而遭受了冷落和排挤。然而,王后内心深处依然渴望为皇帝生下一个儿子,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稳固家庭。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王后收养了一个从宫外进献的婴儿,并谎称此子是她亲生所育。而实际上这个婴儿是一个被遗弃的小男孩。王后用狸猫换下了原本准备送给皇上的真太子(也被称为“原太子”),企图将这个孩子培养成自己的儿子,从而确保自己和家族在未来的地位。
后来的故事发展围绕着真假太子之间的错位,涉及到宫斗、谋反、宫廷中的复杂关系等多个方面。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曲折情节与考验,真相大白,真太子得以复位,而王后的奸计也被揭露。
以下是使用《狸猫换太子》这一词语的五个造句示例:
- 电视剧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宫斗情节真是让人如痴如醉,尤其是讲到“狸猫换太子”的那一集。
- 在这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里,“狸猫换太子”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生存法则。
- 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最后主人公揭示了“狸猫换太子”的真相,让人拍案叫绝。
- 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用尽各种计谋,其中不乏“狸猫换太子”式的阴险之举。
-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故事中,“狸猫换太子”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秘密等待着被发掘。
分词解释
狸
lí
1 即“貉”。2 哺乳动物,形状与猫相似,毛皮可制衣物。亦称“狸子”、“狸猫”、“山猫”、“豹猫”。
猫
māo,máo
1 哺乳动物,面呈圆形,脚有利爪,行动敏捷,会捉老鼠。2 方言,躲藏。
换
huàn
1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2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太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