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玉节的简介:
yù jié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4.手杖的美称。 5.笋的美称。 6.藕的美称。 7.形容高尚的节操。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4.手杖的美称。 5.笋的美称。 6.藕的美称。 7.形容高尚的节操。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 AI解释
《玉节》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组合,通常出现在古代典籍或文学作品中。它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礼器或是象征权威、权力的玉制信物。从字面来看,“玉”代表高洁、珍贵,“节”可以理解为符节或标准,有时特指使臣所持的信物,用来证明其身份和传达国家的命令。因此,《玉节》可能指的是古代用于外交礼仪中的重要信物。
详细解释
- 玉: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尊贵。
- 节: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符节或标准,有证明身份、传递信息的功能。
综合来看,“玉节”可能是古代用于外交、使臣等场合的重要信物,用以代表国家的权威和命令。它也常被用来比喻高尚纯洁的行为准则或规范。
造句
- “使者持玉节出行,既彰显了国君的重视,又确保了任务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 “玉节不仅是一种身份象征,更是维护和平、促进交流的重要工具。”
- “古人认为玉节代表着正直和公正,因此将其视为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玉节的设计精巧独特,既体现了匠人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 “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外交事件都与玉节息息相关,它们见证了不同文明间的友好往来。”
请注意,“玉节”这一词汇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上述解释基于其字面意义和传统背景进行的推测性解读。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含义或应用场景,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答案。
分词解释
玉
yù
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2 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3 姓。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