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谪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谪的简介:

wài zhé
1.由京师贬谪外省或边远地区。

  • AI解释

外谪》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是指官员被贬出京城到地方任职,有时也可以泛指流放或贬官。其中,“外”指的是京城之外的地方;“谪”,则是古代表示处罚的一种方式,意思是对犯错误的官员进行惩罚性的调动。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外”指的是远离都城的地方,通常是指地方州县等非首都地区。“谪”则有贬官、流放之意。
  2. 具体情境: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外谪”多用于描述朝廷对官员的处罚方式之一。这种做法不仅是对犯错误或失职官员的一种惩罚,也是为了让他们远离权力中心,以反省和改正错误。

5个造句:

  1. 由于他在朝中言辞激烈得罪了权贵,最终被皇帝外谪到偏远地区。
  2. 自从他被朝廷外谪后,在外地为官期间勤政爱民,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与爱戴。
  3.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不乏因政见不合而遭朝廷外谪的例子,这反映出古代官员的政治风险很高。
  4. 李白曾经写下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然而他的一生却多次经历从京城到地方的外谪流放。
  5. 唐代诗人孟浩然虽然没有被朝廷正式外谪,但其一生多在各地漫游、做客,生活和精神上仿佛与“外谪”无异。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