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屐的拼音、解释、组词
蜡屐的简介:
là/zhà jī
1.以蜡涂木屐。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阮(阮孚)﹐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后因以"蜡屐"指悠闲﹑无所作为的生活。 2.涂蜡的木屐。
1.以蜡涂木屐。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阮(阮孚)﹐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后因以"蜡屐"指悠闲﹑无所作为的生活。 2.涂蜡的木屐。
- AI解释
《蜡屐》是古代的一种鞋子,具体而言,是指用蜡制作底板的木屐。木屐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便鞋之一,特别是在南方湿润地区较为流行,因为它的设计可以防止脚部沾水并减少行走时的声响。
详细解释
- 材质:蜡屐的特点在于其底板是用蜡制成的,而其余部分(如帮面)则使用木材或其他材料制作。
- 功能:
- 防滑:在雨天或湿滑的地面上行走时更加安全。
- 减少声响:走路时声音较小,特别是在古代的一些场合下使用,可以避免打扰他人。
- 文化背景:蜡屐作为一种便鞋,在古代中国南方的文人墨客中颇为流行。它不仅是实用性的选择,也带有某种审美和象征意义。
造句
- 在江南水乡,春雨绵绵的日子里,他穿着一双蜡屐在青石板路上悠闲地散步。
- 唐代诗人常穿蜡屐游历山水,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 那位隐居山林的老者脚踏蜡屐,手执竹杖,在林间小径上悠然自得。
- 传说中,古代文人雅士在月色下漫步时,常常穿着蜡屐享受那份宁静与惬意。
- 这双蜡屐不仅实用,更是古风的一种象征,让现代人得以一窥古代生活的风貌。
分词解释
蜡
là
1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石~。蜂~。~版。~笔。~疗。~染。~人。~纸。~烛。~黄(形容颜色黄得像蜡)。~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