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衽的拼音、解释、组词

敷衽的简介:

fū rèn
1.亦作"敷袵"。 2.解开襟衽。表示坦诚。 3.指坦率陈辞。

  • AI解释

敷衽》这个词语,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主要出自于《礼记·曲礼上》,原文为“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女子十五而笄,笄而字。于是乎始可以娶妻焉……其在小成,则实之以采,缀衣,敷衽,揜胫,容体必正。”这里的“敷衽”意指整理衣服的下摆,使下摆自然摊开,不刻意紧贴或撩起,是一种对服饰穿戴有礼节性要求的行为。在古文中,“敷”字在这里是动词,意味着铺展、张开的意思;“衽”则是指衣襟,即衣服前边的部分。

造句

  1. 古人讲究礼仪,在行礼时需要仔细整理自己的衣物,包括敷衽
  2. 穿上古装表演古代的舞蹈,她细心地将衣摆的下部轻轻展开,敷衽而立,营造出庄重优雅的氛围。
  3. 在一个古典文化的讲座中,讲师身穿传统服饰,展示了如何正确敷衽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 她按照古礼,先是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敷衽后才开始行礼,以示恭敬之心。
  5. 演绎古代情景剧时,演员们不仅要注重台词表达,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敷衽、端坐等细节动作来体现角色的仪态与修养。

以上是对“敷衽”的详细解释及五个使用该词造句的例子。需要注意的是,“敷衽”在现代日常语言中并不常用,主要是作为一种古文知识或用于特定文化场合时提及。

分词解释

1 布置,铺开,摆开:~设。~陈(铺陈,详细叙述)。~衍(a.叙述并发挥,亦作“敷演”;b.做事不够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c.勉强维持)。2 涂上,搽上:~药。~粉。3 足够:入不~出。4 古同“肤”,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