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上起下的拼音、解释、组词
束上起下的简介:
shù shàng qǐ xià
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 AI解释
《束上起下》这个词语是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是用于文学作品或演讲中的表达技巧。它指的是在表述某个问题时,先对前面的部分做出一定的限制或约束(“束上”),然后再从多个角度或层次进行阐述或扩展(“起下”)。简单来说,就是在开始的时候用一些条件、范围或者背景信息来限定一个话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讨论。
这种手法能够增强论述的严谨性和条理性,使论述更加深刻和全面。下面提供五个造句以帮助理解:
-
在分析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我们首先可以设定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即仅考虑改革开放以来至2023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束上”),然后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其发展趋势(“起下”)。
-
当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歌创作技巧时,我们可以先确定唐代作为诗歌黄金时代的背景信息(“束上”),进而分析杜甫的写作风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起下”)。
-
在研究某公司市场战略时,我们不妨限定于最近五年内该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束上”),并探讨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及其对公司整体发展策略的意义(“起下”)。
-
当讲解一个复杂的科学理论如量子力学时,我们可以先明确讨论的是关于电子在原子中的波动性质这一特定概念(“束上”),然后引入德布罗意假设、薛定谔方程等进一步深入解析(“起下”)。
-
在谈论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时,我们也可以设定范围只聚焦于近几十年来北半球的情况(“束上”),并分析气温变化、降水模式改变等因素如何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分布区域(“起下”)。
分词解释
束
shù
1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2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3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4 控制,限制:~身。无拘无~。5 事情的结末:收~。结~。6 姓。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起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下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