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一篑的拼音、解释、组词
未成一篑的简介:
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功亏一篑」。见「功亏一篑」条。
2. 此处所列为「功亏一篑」之典源,提供参考。 《书经.旅獒》呜呼!夙夜1>罔或不勤2>。不矜3>细行,终累4>大德。为山九仞5>,功亏一篑6>。允迪兹7>,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8>。 〔注解〕 (1) 夙夜:从早到晚。 (2) 罔或不勤:无有不勤;没有不勤奋的时侯。 (3) 矜:谨慎、注意。 (4) 累:连累使受损害。 (5) 九仞:比喻已接近完成的高度。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为一仞。 (6) 篑:盛土的竹器。 (7) 允迪兹:如果真能这样做。允,果真。迪,实践。兹,此。 (8) 世王:世世代代君临天下。王,音ㄨㄤˋ。
3. 此处所列为「功亏一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声威显赫,四方蛮夷都来进贡。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进贡了几只土产的獒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劝王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不要珍惜异物,以尽安定国家和保护人民的责任。如果不注意小节,最后会连累大德,就像堆积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篑土了,却不肯复上去而放弃,功败垂成,这实在太可惜了。「功亏一篑」出现在这席话中,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1. 还差一篑土而没堆成。比喻功败垂成。《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未成一篑》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缺少最后一点努力未能成功的情况。其字面意思可拆解为“没有堆满一筐土”,比喻事情已经到了快要完成的地步,但因为最后一刻的努力不够或放弃而功亏一篑。
成语解释:
- 成:成就、完成。
- 一篑(kuì):一筐土。古代筑堤防等工程时,每堆积起的土称为“一篑”。在这里,“一篑”用来比喻微小的一点努力或最后的努力。
- 未:没有、未能。
造句:
- 在比赛的最后一刻,他出现了失误,真是令人惋惜,只差那么一点就成了,却功亏一篑了。
- 小王已经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初稿和修改稿,可是最后一个版本的润色不够细致,最终功亏一篑未能发表。
- 因为他在最后一关没有坚持到最后,所以这次考试虽然其他部分成绩不错,但还是功亏一篑。
- 项目团队在最后阶段因决策失误而功亏一篑,大家都很沮丧。
- 小李已经考过了所有科目,只剩下最后一门就能顺利毕业了,没想到因为一次小的疏忽而功亏一篑。
使用“功亏一篑”时,通常用来表示对某一结果未能达到预期感到遗憾或懊恼。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完成任何事情的过程中都要保持到最后,不可因一时的懈怠或不慎而导致前功尽弃。
分词解释
wèi
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