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献的拼音、解释、组词
朝献的简介:
cháo xiàn
1.古代祭礼仪节之一。向尸献爵。 2.唐宋之时称天子亲自祭告太清宫﹑景灵宫或太庙。 3.诸侯或属国朝觐时贡献方物。
1.古代祭礼仪节之一。向尸献爵。 2.唐宋之时称天子亲自祭告太清宫﹑景灵宫或太庙。 3.诸侯或属国朝觐时贡献方物。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古代的祭礼。为向受祭的尸主献酒。《周礼.春官.司尊彝》:「其朝献用两著尊。」汉.郑玄.注:「朝献谓尸卒食,王酳之。」
2. 诸侯或属国朝觐皇帝,贡献方物。《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
《朝献》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者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从字面意义来看,“朝”是朝拜、致敬的意思;“献”则是贡献、祭祀或进呈之意。“朝献”通常指的是向神明或尊贵的上宾行礼致敬并进行祭献活动。
详细解释
-
含义:“朝献”是一个较为正式和尊敬的行为,它涉及对某种权威或者神圣事物的敬意表达。在古代礼仪中,这可能涉及到特定的仪式、供奉物品等行为。
-
用途与场合:这个词多用于宗教或礼制性质的活动之中,如祭祀天地神灵、祖先、君王等。
-
文化背景:“朝献”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秩序和尊敬的重视,以及对于精神生活或信仰的追求。
造句
- 在古代帝王的盛大祭天仪式中,文武百官要进行朝献以示忠诚与敬意。
- 每年春秋两季,民间都会举办祭祀活动,村民们会恭敬地进行朝献仪式,祈求五谷丰登。
- 这份珍贵的文物,在古代是作为重要朝献之物,用来表达对帝王或神明的崇高敬意。
- 在一些传统文化的庆典活动中,通过表演“朝献”的形式来展现古人的礼仪风范和文化传统。
- 古代贵族在举行大型宴会时,常常会有专门进行朝献的环节,以彰显其尊贵身份。
这些例子反映了“朝献”这个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
分词解释